【轉載】大學招考規劃開放空間論壇: 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from:The Probe|選才電子報266期
繼8月辦理大學招考長程規劃全國分區公聽會後,大考中心於9月陸續再辦理北、南兩場次開放空間論壇。大家都同意,大學招考規劃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涉及層面廣的議題,因此,除了專家意見,我們需要聆聽更多不同身分、立場、觀點之間的對話,希望可以帶來更多的理解與互信。
為此,我們商請在臺灣有豐富引導開放空間會議經驗的開拓文教基金會協助,並在招聯會,大學教授、高中校長、教師團體代表等多人熱情促成下,共同邀請了大學教授、招生人員;高中校長、教師;教師團體、家長團體、相關教育組織,以及大學生、高中生等關心教育議題的多位人士,以「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展開討論。
北區場次在9月10日國教院台北和平院區舉行,共計135人參加;南區場次在9月24日高雄福誠高中舉行,共計71人參加。兩場會議在所有參與者的努力下,產生了許多豐富而有意義的對談,許多參與者意猶未竟,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討論,並把討論的心得與感想分享出去,希望能讓更多的人關心此一議題,激盪出更多更好的意見。
以對話代替對立,是大考中心舉辦此次開放空間論壇的初衷。我們在會後,分別邀請了幾位參與者,請他們談談對招考規劃的想法與參加討論的心得。本期先刊登北區場次,包括: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簡稱大考中心)在2016年9月10日(六) 與9月24日(六)分別在臺北及高雄辦理了以「大學考試招生的規劃、開展與挑戰─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的開放空間會議。
做為長期推廣開放空間會議的組織,感謝大考中心在公聽會之外,加入這兩場開放空間論壇。因為「大學考試招生規劃」的議題,既涉及多方利害關係人,而且目前沒有人確知最好的答案是什麼?加上不同的人參與貢獻想法對後續的執行有所影響,呼籲改革的聲浪又十分急迫…以上幾種情境正是開放空間科技最能協力的地方。對於大考中心願意嘗試用新方式來討論此類議題,很是佩服。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適合用開放空間會議的條件:http://bit.ly/2epQzH6)
沒有人會期待爭議這麼多、影響範圍這麼大、關係到的又是我們社會最愛的孩子和年輕人的未來發展的議題,能快速找到眾人都滿意的答案。然而,大家都期待著有機會好好地談一談,期待有決定權、有影響力的人和單位可以聽聽來自第一線教育現場的聲音,更重要的是:互相理解不同位置所看到的「不同的需要」和「不一樣的為難」。
於是200多位來自各高中的校長、主任、老師和家長,大學教務長、系所主任、教授及學生,在9月10日或9月24日應邀請來到「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會場。出席的人都是對的人,或對議題有關心、有看法、有疑問、有行動的人…,是帶著要來說和來聽的主動參與心情而出席的!
每個人都可以發起議題,有著依自己熱情移動的自由、為自己主張發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容許每個人伸展的空間。」
當人們不需要用力爭取發言空間,不再需要用搶麥克風說話,互相傾聽、自然交流的空間就已經在那裡了。
這個變革需要不同位置的人一起努力。所以,在三個階段的廣泛討論後,我們邀請每個與會者寫下並分享:回到自己的位置後,將繼續做些什麼,讓我們的關注更有力量,讓「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有機會落實、實踐;在這裡,也讓我們聽到看到了許多讓人尊敬和感動的自我承諾。
短短八小時的討論是絕對不夠的,也或許因為交流而發現更多有待討論的差異點。但兩場活動過程和結束時,參與者回應著:「感受到對話和互相理解是可能的」、「問題要靠我們大家一起來」、「我們要主動出發,邀請附近的大學合作對話」等等…。這場會議開啟了更多相互對話協力的可能性!
謝謝大考中心的努力和邀請,也希望大家繼續加油,一起創造更多的交流和對話空間。引用簡菲莉校長說過的話:「改革是急不來的,需要時間發酵,讓多方利害關係人體驗對話的力量,然後得出改變的勇氣。考招制度的改變對未來的影響非常大,需要大家一起勇敢面對、才有機會打開更多的空間。」
繼8月辦理大學招考長程規劃全國分區公聽會後,大考中心於9月陸續再辦理北、南兩場次開放空間論壇。大家都同意,大學招考規劃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涉及層面廣的議題,因此,除了專家意見,我們需要聆聽更多不同身分、立場、觀點之間的對話,希望可以帶來更多的理解與互信。
為此,我們商請在臺灣有豐富引導開放空間會議經驗的開拓文教基金會協助,並在招聯會,大學教授、高中校長、教師團體代表等多人熱情促成下,共同邀請了大學教授、招生人員;高中校長、教師;教師團體、家長團體、相關教育組織,以及大學生、高中生等關心教育議題的多位人士,以「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展開討論。
以對話代替對立,是大考中心舉辦此次開放空間論壇的初衷。我們在會後,分別邀請了幾位參與者,請他們談談對招考規劃的想法與參加討論的心得。本期先刊登北區場次,包括:
- 徐家鵬同學的《適性選才與考招方案--理想與現實的對話》
- 家長端的提醒-馬玉玲副總會長的《想要與你彈同調》
- 高中端的經驗分享-陳建州老師的《從對話傾聽到互信共好》
- 以及大學端的理念倡導-陳佩英教授的《打開對話、打開理解的政策參與》
◆from:The Probe|選才電子報267期
開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蔡淑芳 撰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簡稱大考中心)在2016年9月10日(六) 與9月24日(六)分別在臺北及高雄辦理了以「大學考試招生的規劃、開展與挑戰─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的開放空間會議。
做為長期推廣開放空間會議的組織,感謝大考中心在公聽會之外,加入這兩場開放空間論壇。因為「大學考試招生規劃」的議題,既涉及多方利害關係人,而且目前沒有人確知最好的答案是什麼?加上不同的人參與貢獻想法對後續的執行有所影響,呼籲改革的聲浪又十分急迫…以上幾種情境正是開放空間科技最能協力的地方。對於大考中心願意嘗試用新方式來討論此類議題,很是佩服。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適合用開放空間會議的條件:http://bit.ly/2epQzH6)
沒有人會期待爭議這麼多、影響範圍這麼大、關係到的又是我們社會最愛的孩子和年輕人的未來發展的議題,能快速找到眾人都滿意的答案。然而,大家都期待著有機會好好地談一談,期待有決定權、有影響力的人和單位可以聽聽來自第一線教育現場的聲音,更重要的是:互相理解不同位置所看到的「不同的需要」和「不一樣的為難」。
於是200多位來自各高中的校長、主任、老師和家長,大學教務長、系所主任、教授及學生,在9月10日或9月24日應邀請來到「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會場。出席的人都是對的人,或對議題有關心、有看法、有疑問、有行動的人…,是帶著要來說和來聽的主動參與心情而出席的!
人人平等的場域
走進開放空間會議的會場,第一眼看到的是排成圓圈的椅子,圓圈裡每個位置一樣大、圓圈裡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空間的安排,已經在邀請並鼓勵人們互相交流。暢所欲言的時機
邀請與會者共創討論議題與議程,北高兩場活動,大家都很快地提出自己關注、覺得重要、需要被討論的議題。會場中,想得快的、想得慢的人都有機會說話;巨視面的或微觀面的,不同層面的議題,只要你有熱忱,願意承擔責任進而提出來,就有機會被討論、被看見。隨心所欲的移動
依循雙腳法則,像是蝴蝶或蜜蜂一般的來回飛舞,人們可以自由移動到任何想參與的話題,讓自己可以有貢獻、也有學習。在短短的時間內可以聽到各種不同角度的意見,由自己調整、讓自己有最好的參與。每個人都可以發起議題,有著依自己熱情移動的自由、為自己主張發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容許每個人伸展的空間。」
當人們不需要用力爭取發言空間,不再需要用搶麥克風說話,互相傾聽、自然交流的空間就已經在那裡了。
這個變革需要不同位置的人一起努力。所以,在三個階段的廣泛討論後,我們邀請每個與會者寫下並分享:回到自己的位置後,將繼續做些什麼,讓我們的關注更有力量,讓「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有機會落實、實踐;在這裡,也讓我們聽到看到了許多讓人尊敬和感動的自我承諾。
短短八小時的討論是絕對不夠的,也或許因為交流而發現更多有待討論的差異點。但兩場活動過程和結束時,參與者回應著:「感受到對話和互相理解是可能的」、「問題要靠我們大家一起來」、「我們要主動出發,邀請附近的大學合作對話」等等…。這場會議開啟了更多相互對話協力的可能性!
謝謝大考中心的努力和邀請,也希望大家繼續加油,一起創造更多的交流和對話空間。引用簡菲莉校長說過的話:「改革是急不來的,需要時間發酵,讓多方利害關係人體驗對話的力量,然後得出改變的勇氣。考招制度的改變對未來的影響非常大,需要大家一起勇敢面對、才有機會打開更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