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的OST故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的OST故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為大學招生考試辦理的OST--後記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簡稱大考中心)在2016.9.10 與9/24分別辦理了兩場以「大學考試招生的規劃、開展與挑戰-- -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的開放空間會議。
邀請信之一

系列開放空間用於學校學習領域的脈絡

2015比較密集地接觸到關注高中教學現場,以及積極思考因應107課綱的到來,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一群教育工作者:校長、教務主任、老師、大學教授、研究生、NGO...滿滿的熱情,讓我重新對學校有了新的期待。

2015.10.4由大家自動自發、出錢出力,啟動了第一場:「學校與學習」開放空間論壇,來自台灣各地的朋友齊聚一堂,展開了無數精彩對話,更帶著豐富的收獲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繼續努力。也啟動了之後一場又一場的開放空間活動:從高中學生、校長、教務主任、老師、校園內部、跨校討論等等,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打開學習空間~運用OST於學習的地圖"。

打開學習空間~運用OST於學習的地圖

然而在一次次的討論中,參與者不斷提到:高中、國中現場的努力和自我期許,如果不跟大學入學方式連動,改革恐怕是事倍功半。一直以來大學的選人方式,牽動著高中如何教學生。且近來不時聽聞大學端急呼高中培養出來的學生,銜接不上大學的要求;高中端質疑大學入學方式不變,孩子怎麼可能有自主學習的空間?

如何讓各自的努力更能發揮效果?如何創造機會讓兩端的人有更多溝通、對話和互相傾聽了解的機會,成為重要的議題。

在台北中正高中校長簡菲莉的連結下,有機會跟大考中心合作,協助大考中心完成了9月的這兩場開放論壇。
邀請信之二

為何適用開放空間?

「大學考試招生規劃」的議題,渉及多方利害關係人、沒有人確知最好的答案、不同的人參與貢献想法對後續的執行影響很大,且這個議題已十分急迫,這些情況告訴我們開放空間可能是最適當的選擇。(請參考:適合用開放空間會議的條件

在很短的時間內,大考中心確定了要辦這兩場活動,且積極邀請相關利害關係人,而簡校長也透過高中社群網絡邀請注這個議題的朋友們,為促成一場不一樣的對話而努力。

參與者的迴響--讓多方利害關係人體驗對話的力量,然後得出改變的勇氣

    在眾人的協力下,9/10台北聚集了120多、9/24高雄約80位來自各高中的校長、主任、老師和家長、大學端也來了許多的主任教授學生,提出了幾十個討論的主題。在移動法則下,參與者自由地加入任何關心的議題、每個人都可以發起議題;有著依自己熱情移動的自由、為自己主張發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讓人們自然地互相傾聽的空間

    兩場活動後,除了非常豐富的討論內容產出(大考中心會做整理與分享),在個人的臉書上(蔡淑芳)看到一些參與者的精采回應,列舉如下:
     今天在高雄參加大學考招連動OST,真的呈現大學端對高中教學的不了解和不信任。 信任建立在真實的了解,高中教師們不會刻意演戲,也不會天真的以為就能改造整個社會,但是,難道我們的社會連創造改變的可能性都不可得嗎? 所幸,現場有一些大學教師願意聆聽,受到高中教師們的熱情感動,開啟對話的可能性,希望,這個對話可以持續,相互了解與支持是高中與大學的必要連結,不是嗎? 我在現場表達希望大學了解高中端已經有一些教師想要扛起和盡到教育的責任,大學端應該前來現場了解,看到教育的曙光,而不是用黑暗面來打擊這些認真的老師。
    出處:http://bit.ly/2dDj2v4
    出處:http://bit.ly/2dQlY8Y

    出處:http://bit.ly/2dIT7nv
    出處:http://bit.ly/2dshFOg
    引導師之一的心得
    我們都理解,多方不同立場關係人,不可能在短短不到八小時的交流,就找到大家都滿意的答案;也或許因為交流而發現更多有待再討論的差異點。但兩場活動過程和結束時,參與者都回應感受到〞對話和互相理解的空間〞,問題要靠〞我們大家一起來〞...

    謝謝大考中心的努力和邀請,也希望大家繼續加油,一起創造更多的交流和對話空間。引用菲莉校長說過的話:改革是急不來的,需要時間發酵,讓多方利害關係人體驗對話的力量,然後得出改變的勇氣。考招制度的改變對未來的影響非常大,需要大家一起勇敢面對、才有機會打開更多的空間。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學校如何讓學生成為更好的學習者--雙溪高中

    2016.8.24  一早來到清翠舒適的雙溪高中,進校門就有點了解為什麼有人稱這裡是綠博士學校

    在開學前的暑期備課系列活動中,彭盛佐校長特別邀請了老師們一起來談談「學校如何讓學生成為更好的學習者」。校長在邀請函中說:
    本校近年來已面臨少子化招生衝擊,且即將面對107年高中新課綱轉換及銜接
    ,個人認為對於學生的學習應立即做好調整課程發展架構的準備工作,對於校
    本課程發展、如何建立學校課程地圖?一直到如何以學生學習歷程為基礎展開學
    習輔導工作等,都有賴尋求全體教職員共識下推動。
    所以邀請所有老師們一起來交流經驗、激盪想法,協力創造更棒的雙中。

    一天的時間過得非常快,老師們在一個個主題下愉快而熱切地交談著。雖然時間有限,卻引發了許多想法,也蓄積一些合作的能量。

    下午在簡單的彙整後,引導師請大家快速地提出未來需要努力的行動有那些?

    結果一個個需要努力的方向和活動被提出來,而同時也出現不少關於「老師的時間不夠、把時間還給老師」等看似矛盾,卻也大家都會心一笑的卡片。就因為大家有這麼多熱情和理想,所以時間就怎麼都不夠用啊!

    在這裡看到老師們對孩子們滿滿地關注,想著如何可以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如何給孩子更適當的陪伴。校長說讓雙中的老師們能敞開心胸專注的討論是個很棒的經驗,希望接下來有機會把這種參與式的討論引進到宿舍、新生、家長...等其他活動。

    就用下面這系列有如在亮麗的咖啡廳裡進行的活動照片,跟大家分享當天的過程!






    「學習」&「教育」--崇光女中未來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七月時,接到崇光女中校長的訊息,想利用開學前備課週為同仁辦工作坊,增強校園凝聚共識及正向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邀集同仁們針對“如何讓學生學習更好?” “如何營造正向信任彼此協助校園文化”,並從討論中找到老師真正的困境,透由討論分享促進暸解並找出策略凝聚共識。

    以下是校長發出的邀請函:

    邀請崇光夥伴們來體驗一場別開生面的討論會!

    在開放空間一起來構思有關「學習」「教育」及學校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今年四月隻身前往高雄參加三天兩夜的教育新視界校長工作坊,我有一些美妙而深刻的體驗與省思。回來後一直期待有機會也能讓崇光夥伴們體驗在開放自由的空間,帶著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進行交流,為更好的學校,更吸引人的學校,獻上熱情與智慧。所以特別邀請開拓文教基金會蔡淑芳執行長,為我們引導這一場開放空間會議 (Open Space Technology,簡稱OST),我們將在這一天半活動中展開一個讓不同背景的參與者能夠自由相遇對話的社會空間(social meeting place), 一個好像我們小時候,廟前、大樹下人們自然地聚合,討論著生活裡的大小事,很多地方事務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關照和處理。( 蔡淑芳,2006),體驗豐富而有產能的會議方式;並以全新的視野看見領導、績效、彼此支持、重新活化組織精神的機會。
    這是個以茶敘式的會議形式讓我們保持豐沛的活力與能量;每位參與者都有機會發言,不再有演講者與純聽眾的區別;您將有機會提出自己關心的主題,並邀請其他對您的主題有興趣的人一起分享討論;若您覺得沒有學到東西或認為自己在這項議題上已無貢獻,也可以運用您的「雙腳」很自由的到別組討論,或暫時退下喝杯茶休息一下;每項議題的會議紀錄會用大海報貼在「新聞牆」上沒有參加討論的人也可藉此了解其他組討論的情形進而引發創思或行動策略。
    讓我們透過擬題、邀請、對話、討論的過程,享受專注聆聽、相互看見、理解支持與建立共識…。期待0822~0823在開放空間與大家理性感性相遇! 
    校長 周麗修 敬邀  2016/08/15



    這一天上百位老師,陸續走進開放空間會場。開放的同心圓座位,有助於讓老師們從前一場講座活動轉換一下身心。

    校長的開場與邀請後,引導師介紹完會議要怎麼開,主題牆上開始出現老師們所關注並願意提出來討論的主題。
    第一天下午的3個小時,在兩輪個時段的討論+現煮咖啡+金牛角點心穿插下,快速地跑完了。

    第二天從早餐開始,老師們進入各種不同主題的討論,蜜蜂蝴蝶多了起來。有主題的討論、隨意的交流在不同的角落裡進行著。



    下午的彙整之後,有幾個行動方向被提出來,並進入行動討論,共創了幾個行動領域。





    結束圓圈中,老師們回饋:很喜歡這樣的交流、本以為會是兩天的無聊課程,卻出乎意料地有趣而豐富,大家可以在融洽的氣氛中暢所欲言,很開心。

    校長當初想要辦這個活動的期待,透過這一天半的開放空間過程,都被碰觸討論到了。活動結束代表著新的開始,期盼未來大家有更多的連結和參與。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打開學習空間~運用OST於學習的地圖


    整理最近發生的、運用Open Space Technology 在各種學校或與學習相關的討論,標示在地圖上,供大家參考。

    如果您有參與或知道的一些其他場次,也歡迎您提供相關資料給我們,我們再幫忙放上去。
    (請聯絡 email:frontier at frontier.org.tw 蔡淑芳)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1Pv87-mAMpnEXHao2cA91mLW5bdg



    直接去看大地圖:http://bit.ly/2adoaAV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高中生的學習圖像--ost@小中正

    (整理自中正高中簡校長臉書
    中正高中今年暑假的嚐試,辦理了一場迷你OST,
    讓高中的新鮮人體驗不同的互動討論方式,並構思自己的學習圖像。


    活動進行中圖像:

    校長說:
    一開始我介紹OST意義、原則、運作方式
    然後邀請大家提議題
    原以為會等一下子
    結果不到五秒
    第一個孩子就衝出來了
    開心呀!

    一起看看很有感覺的倒數計時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feiliccsh/videos/1114202575311505/

    兩岸高中生OST開放空間論壇

    2016年7月,在高雄有一場在高中校園裡的、特別的開放空間會議:

    主題:  1.甚麼是有效學習?   2.高中生應該有甚麼樣的課程?
    時間:2016.7.30
    主辦單位:高雄市瑞祥高中
    參與對象:高中同學、大學校友和老師們;來自中國的訪問學生

    以下是來自瑞祥高中莊主任臉書關於這場活動邀請訊息:
    兩岸高中生第一場OST開放空間論壇在高雄市瑞祥高中!
    7/30(六)8:30~17:00在瑞祥高中五樓會議室將舉辦兩岸高中生OST,主題為高中生學習與課程,來自浙江湖州練市中學的學生將和高雄市瑞祥高中的學生一起對話。
    透過OST聽聽高中生對於學習的想像、經驗、反思,也聽聽高中生他對課程的想像與期待,本次OST紀錄都將給瑞祥高中的107課綱核心推動小組做為未來課程規劃的參考。
    如果你想了解兩岸高中生如何學習以及對課程的想法,如果你想體會OST的魅力,歡迎向瑞祥高中教務處實研組報名(瑞祥高中50個名額)。
    我們將開放10個校友報名的機會,歡迎你回來談一談你的經驗。
    也將開放10個高雄市非瑞祥高中學生參與的機會,請直接臉書傳訊你的姓名、學校年級和電子郵件即可,錄取後會通知。
    本次研習將頒發相關研習證明,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一天的活動下來,莊主任形容大成功,與會者有很棒的交流。


    有縮時攝影可參考:
    互動 . 開放 . 信任 . 熱情 . 創新--2016瑞祥高中兩岸高中生開放空間論壇OST縮時攝影。

    莊主任並於會後做了一些觀察整理,可供大家參考。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介紹一場開放空間會議後的漣漪--OST行動家

    2016/4/10-12  在高雄的一場為高中校長們所舉辦的教育新視界校長工作坊--新課程.新學習.新人才,第一天的OST產生了一個行動小組:OST行動家。當天小組的成員就在臉書上出現OST行動家的社團(不公開社團)。
    這是一個期許自己能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推動開放空間論壇,辦理多元參與、彰顯教育公共性的社群。
    我們在105/04/10,因為參與高中優質化的校長OST而集結,並承諾要回到自己的學校場域,繼續努力。

    然後,嘉義的朋友們就開始出聲,預計6/25在嘉義開辦第一場自發辦理的OST。

    6/25(六)9:00-16:00
    您對這個主題有興趣嗎?
    新世代的學習密碼—免試帶給教學的挑戰
    歡迎老師們、校長們、家長們、同學們,一起來對話,在開放空間的平等對話氛圍裡,我們找出讓教育可以更好的策略與行動,從我們自己做起!
    就在嘉義,歡迎您!


    6/26 擔任這次活動引導師的簡菲莉校長在她臉書分享了活動照片:



    照片出處菲莉校長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feiliccsh/posts/1088514141213682

    中正高中的同學Jonny Guan 跟著校長去參加了這場OST,他在臉書上分享這大半年自己的學習,其中關於OST的部份:
    星期六參加OST的時候,聽到諸位老師探討「免試」這個詞的意涵,其實背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這個社會一直在提倡「翻轉 教育」、「多元選修」、「學習共同體」時,我們也必須不斷反省學生給的回饋到底有多少?還是這一切只是流於口號?
    所以我這麼「瘋」OST,一方面是它提供 一個完全沒有階級的平台,讓學生能夠毫無拘束的發揮;另一方面,這就是我們驗收活化學習最好的方式吧!有些老師問我:「我們學校的OST有沒有甚麼行動方 案?」我當時愣了一下,老師說這話真是一語中的!不過我回答:「那要看你對行動的定義是甚麼?我們學生或許很難改變學校政策的方向,但同學來到這個平台, 一起激盪討論、接納新思維而對他的價值觀有些刺激,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行動方案吧!」
    師大陳佩英教授那天對我說:「平等+多元=創新」。我很慶幸也很感謝自己能在中正的這段時光,在多元探索的過程中,找尋自我價值。

    感謝這麼許多教育現場的校長、老師、同學們,一起努力迎向新世代的潮流,為孩子的自主學習開啟新空間,OST行動家加油!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記2016 一場由學生發起的:台東青少年OST

    我(們)要如何為想要的未來做準備--- 渴望、熱情、堅持、創意、自信、好奇...


    5/29, 一百多位伙伴參與了這一場活潑、多樣而豐富的台東青少年OST。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場由國中學生自己準備和發起的開放空間會議!(另一場由學生發起主辦的活動2016年3月5日在台北中正高中學生所辦的翻滾吧教育OST 活動照片

    ◆活動緣起:

    台東寶桑國中的惠如老師在去年(2015)十月來到台北參加 由一群關心教育的朋友自發舉辦的一場開放空間會議,來自各地的老師、校長、家長、學生...一起探索“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學習?


    相關資料請參考:‪#‎談彈教育新視界OST‬

    接下來楊老師參與了當年12月在中正高中舉辦的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決定將帶著寶桑的學生們一起規畫一場屬於台東青少年的ost。

    學生們自己決定主題、一起發出邀請、畫海報、佈置場地...

    ◆以下為邀請內容,以及同學們在臉書上的倒數計時(從倒數十天前開始)


    各位親愛的朋友:))
    就在明天✌✌✌
    許多時候,我也無助
    面對未來,有著太多的徬徨💦
    許多時候,我也迷惘
    面對未來,有許多的想像🌟
    所以,我們舉辦OST開放空間會議
    希望能夠藉此來釐清自己未來的方向
    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
    時間:5/29(日)8:30-16:30
    地點:台東縣新生國小禮堂
    主題:
    我(們)要如何為想要的未來做準備---
    渴望、熱情、堅持、創意、自信、好奇...
    青少年階段,我們對未來充滿疑惑,卻也充滿希望✨✨
    期望藉由 Open Space(開放空間會議)概念和技術,讓每個關心自己、關心青少年未來的朋友們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激盪出更多的可能性。
    這是一整天的交流、討論、彙流的活動,
    不會有專家演講;所有的參與者都是主人,
    每個人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主張、想法或疑問,
    在開放自由的過程中,彼此分享、相互理解,
    更期待能從中找到大家可以一起努力的行動!
    歡迎有想法的青少年與關心青少年的大人們帶著你的熱情,一同來參與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歡迎一同前來,激盪出更多特別的idea
    ------------------------------------------------------------------------------------------------------

    ◆5/29  活動的這一天

    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家長+老師...上百位朋友一起加入這場盛會。
    同學們迫不急待的提出一個又一個議題(自主學習與社會資源、如何維持我的熱情、如果我對未來感到迷惘...、青少年適不適合談戀愛、制服課綱...等將近目30個不同議題),快速地進入一個個圓圈裡進行談話。兩輪談話後,支持這場活動的一位非營利組織代表,很開心地說:聽到孩子們有這麼豐富的想法,有點意外。

    結束圓圈時,同學們分享著各種學習與收穫:有人說要把這種對話精神帶到大學社團去;有人說傾聽也是很好的參與;有說看到自己、相信自己...對未來多了一些想像和信心。






    ------------------------------------------------------------------------------------------------
    ◆活動告一段落後,楊老師在臉書上寫著
    台東青少年OST圓滿結束
    謝謝來參與的每一個大朋友、小朋友
    這是一次嘗試與體驗
    能表達、能聆聽,
    都需要被訓練,
    參與的孩子都很棒,即使不習慣,也努力學習!今天特別感動幾個老師的陪伴,因為有你們在,可以在討論上引導議題更深入,給孩子們不同方向的思考,因為有你們在,讓經驗不足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顧,尤其是羞怯的孩子,可以適時的得到鼓勵!想聊一聊陪伴著的角色,這樣開放的議題討論,高中生以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國中生卻無法討論太長,有時也會聊天聊起來,如果這是一個課堂,也許孩子們的表現就是不及格,但在這樣的場合,因為議題本是孩子們決定,所以允許孩子這樣隨意暢談,我今天一直觀察孩子,即使聊天孩子們也在表達想法,我們大人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總對我們喜歡的議題特別熱絡!今天有兩個孩子我想要給他們大大的掌聲,因為不專注,他們其實不常在討論圈圈內,但一整天都很忙,注意會場的大大小小事,協助維持會場整潔與服務,這也是一種貢獻!籌辦的孩子們讓我看見,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工作不用分配,大家自動就位,互相協助,謝謝你們,我的驕傲!
    ◆同學也在臉書上表達參與的心情:
    今天的OST超棒Der!!
    曾幾何時,我們能夠有大聲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
    在這裡,卻可以完完全全的將它發揮到淋漓盡致啊啊~
    青少年的階段,帶給我們的困惑不只是課業上…
    也有兩性之間的關係、以及除在叛逆期,如何面對自身的家庭問題… 來參與的每個人,都是對的人 我們能夠盡情找到一個表達想法的出口其實,青少年未必真的沒有想法
    只是許多時候被現實壓迫住了
    沒有人給過機會與時間讓我們說話
    所以變得我們不知道如何說?說什麼?
    但今天,這裡是個很好的舞台
    我們討論了許多東西…
    最讓我有興趣的莫過於小ㄅ的議題了
    於教育的立場,不可獲缺的不只是老師,還有更多的是學生
    所以,是不是該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權呢?
    許多時候,我們都只是需要陪伴與一個傾聽說話的對象
    對於這個會議,不見得一定要發表想法,
    有時候…安靜的聆聽也是一個參與
    本來還挺害怕冷場
    但和我所想的根本相反嘛!
    大家原來都悶了好多話想說😁
    -----------------------------------------------------------------------------------------------------
    各個討論的內容和照片,同學仍整理中。

    謝謝寶桑國中的師生透過這一場美麗的對話,開啟了新的連結和可能性!
    因為大家的努力,台東的未來一定會不一樣的!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花東多元音樂扶植開放空間會議(OST)

    〈轉貼自from sponsor主辦人的臉書)
    從3月份4場花東多元音樂扶植發想會開始,滙集花東關心文化音樂的伙伴,因為關心、因為緣份,所以進行了這一場開放空間會議。

    所有參與這場會議的伙伴,化身成為辛勤工作的蜜蜂或者是優雅的蝴蝶,把握當下、興起議題、熱烈討論、貢獻所長,將理想觀念轉換為具體行動,將熱情化為負責任的計畫方向,想要讓花東的文化環境更好!

    感謝Gail West 以及淑芳兩位引導師,在事前投入心力瞭解議題,作了最好的準備,以及在活動期間關鍵性的帶領,使得工作坊有了豊碩的成果,謹此表達敬佩及誠摯的謝意!

    謝謝所有參與的伙伴。知道大家都非常的忙,能夠抽出兩天的時間,甚至遠道從花蓮來’參加這個工作坊,誠意及熱心讓人感動,未來一定要一起努力。

    謝謝提供活動場地的富野溫泉休閒會館、謝謝辛苦的工作同仁,還更要感謝讓我們有機會作事的神。

    現在開始,大家要一起捲起袖子,開始作事了!



    https://www.facebook.com/nick.lee.90834/posts/1196988146992998
       臉書公開社團:花東音樂頭上長朵花

    與會者在FB的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LAhkU-Q4&feature=youtu.be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2016 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 Open Space Technology Facilitation Co-Learning Workshop

     

    成為開放空間會議的引導師~
    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

    Open Space Technology Facilitation
    Co-Learning Workshop


    開放空間科技是具生產與創造力的、單純且全方位的會議方法。讓少數人或數千人,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自發組織、且有效地處理複雜的議題
    Open Space Technology is a simple, inclusive approach to productive and creative meetings in which a few people, or thousands, quickly self-organize to deal effectively with complex issues


    開放空間科技是很有力的會議過程,用以協助組織和社群自發地投入〞複雜、有急迫性以及需要深入關注的策略性議題〞
    Open Space Technology is a powerful meeting process used to help organizations and commuities self-organize around important strategic questions that are complex, urgent and requiring deep attention.

    為全球各地所廣泛運用的開放空間,是一個不尋常的會議方法,讓會議產出令人驚訝、有創造力以及永續性的結果。釋放系統裡的領導力,讓組織成為具包容力的大容器,所有的策略對話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空間,讓開放空間會議順暢地導向持續投入且聚焦的行動。
    Used around the world, Open Space is an unusual and powerful meeting method that produces surprising, creative and sustainable results. Harnessing leadership from throughout a system and creating a container for strategic conversation, well facilitated Open Space meetings in lasting engagement and focused action. 




    你將可以學到         To learn about


    ‧如何、何時使用OST       How and when to use OST
    ‧如何開啟與護持空間      Opening and holding space
    ‧如何準備與引導一場OST會議  Preparing & facilitating events
    ‧行動方案及後續追蹤      Action outcomes & Follow-up
    ‧協作的社群          Community of Practice




    時間 & 地點
     

    • 2016年5月21-22 (星期六和星期天)
      Saturday and Sunday, 21-22 May 2016

    • 9:00 am to 6:00 pm.

    • 地點 Venue: : 台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費用Cost: NT$ 5,000

       



    "創新常會被執行過程的控制和結構所扼殺,導致無法快速而有創意地執行和因應變化。開放空間會議觸動人們的熱情與責任,導引出人們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以共創最佳的確實可行的方案。"
    Innovation is often hampered by control and structures that inhibit rapid and creative responses at the place where implementation and change happen.  OST triggers individual enthusiasm and responsibility.  It draws upon people’s inherent creativity to develop re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that maximize.
     
    我要報名 Go register
    請在5/10前完成報名 Register before May 10th
    Make fee payable to: 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支票抬頭為:文化事業學會
    Bank transfer to: 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TIEN MOU BRANCH, A/C# 02120-01361-6, 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或轉帳到兆豐國際商銀
    天母分行帳戶:文化事業學會,帳號為:02120-01361-6

    -----------------------------------------------------------------------------------

    更多訊息請聯絡 For Further Info:

    蔡淑芳  frontiertw@gmail.comGail West  icamail@icatw.com
    網站:http://openspacetaiwan.blogspot.tw/


    邀請參加的朋友,先翻讀Harrison Owen的書: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
    Participants are invited to read Harrison Owen’s book: Open Space Technology: A User's Guide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我們還可以把學程變成什麼樣子?


    新北市一個自學學程的老師們,在新學期的一開始,安排了這場「我們還可以把學程變成什麼樣子?」的開放空間論壇,邀請多數為8、9年級的學生們一起參與。

    從30位左右師生圍坐圓圈,同學們陸續貼出他們想要的課、想要的社團,開始了第一天的討論。

    參與自學學程的孩子們,很習慣雙腳法則,自由走進有興趣的話題;沒有想參與的討論時,也毫不猶豫地移動。充分展現這個年紀孩子的充沛精力!


    第二天上午,經過理想學程圖像的製作討論與分享,多出了幾個新主題。進入小組討論一小段時間後,我看到這個不很大的教室裡:



    一人組,自己看書;
    10人組,緊緊地坐在一起,開始鬼故事社;
    女生3人組,坐在一起,創造分享屬於自己的話題;
    竉物社5人組,坐椅子或地上,打鬧中進行著;
    大動作7人組,叫、跺腳、大笑&說話;
    做什麼會有好心情組,在吵鬧大動作組旁,認真地說話...

    這麼不一樣的六組人,同在這個空間裡,找到自己的空間。感覺真好!


    兩天結束時,同學們開心有這樣的機會,讓所有的人一起想;老師說同學們想要的課程幾乎 都找到時間和方法做安排了。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比平常早一點點放學囉!

    對理想學程的期待共創圖之一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台灣的未來與未來學校-課程改革行動的破與立

    2016.01.17 總統與立委大選後的隔天,在大雨中,一群關心教育、關心台灣未來的老師、家長、官員們聚集在高雄的前鎮高中,展開了一天的探索、聆聽和對話。

    對教育與學習的熱情牽引著大家,突破困境的心與對改革的承擔趨動著討論。

    謝謝與會王老師的會後摘錄與分享,結論的這段話說得真好:

    “透過不斷地聆聽他人想法、分享自己經驗,真的會不知不覺在自己心中埋下種子,或許不曉得哪一天就會遇到一個契機,讓這個種子漸漸發芽,成長茁壯。

    教育不能求快,是要慢慢累積,永續經營的。”


    以下是王老師臉書分享的全文:

    OST開放空間論壇:[台灣的未來與未來學校-課程改革行動的破與立]感想


    多年前當過教育部補助未來想像與人才培育之維航計畫(支持教育行政體系)舉辦工作坊的工作人員,當時是利用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é)的模式,讓教育行政各局處開始進行未來的想像。那是我第一次參加非典型研討會議的活動,當時的我只是一個擔任工作人員的博士生,重點只放在如何讓會議順利進行,所以當你看到來自不同領域的人進行分享、積極聆聽,集思廣益、腦力激盪不同的意見觀點時,只會覺得活動順利辦完就好,好像一個旁觀者,比較沒有太多的反思、感動跟收穫。

    幾個禮拜前,毓瓊分享了一個訊息給我:高中職專業教師增能工作坊「高雄OST開放空間論壇」,主題:台灣的未來與未來學校-課程改革行動的破與立。主要是在討論當12年國教107課綱上場後,未來台灣學生的學習、教師教學及學校之間的連結會如何改變。這場工作坊,期望藉由開放空間技術(Open Space technology),向社會上各領域關心教育者探求問題與答案。



    有人可能會問,這和你的研究有什麼關係?因為我過去的研究有很大一塊都是著重在評量測驗的發展、想像力模式發展、課程實驗教學部分,這到底和107課綱上場後,有什麼關係?我把參加的原因歸咎於對自己的反思。

    [關在學術象牙塔久了,偶爾要出來放放風]

    過去這幾年在高教的學習,只著重在自己研究主題的鑽研,我發現和教育現況脫鉤的很嚴重,我眼中的教育現況,似乎好像是只來自和幾位與計畫合作老師的談話,是很片段、很膚淺的。我開始反問自己對教育瞭解多少?我甚至沒去看107課綱是什麼。我必須承認,我對教育的瞭解這一塊比研究弱。

    但我想,反省不嫌晚。大學這一端一直很常被基層老師批評之處,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這從今天OST的討論過程中,參與課程綱要編擬的老師提出107課綱編擬過程的一些荒謬之處就可以看出。

    [高雄市OST開放空間論壇:台灣的未來與未來學校-課程改革行動的破與立]

    107課程綱要即將上場,對於高中職端的衝擊是大的,從課程指標、授課時數、選修課程等,讓大部分具行政壓力、教學壓力的現場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大家不知道107課綱上場後會如何,OST 就創造一個討論平台,讓大家以四個原則開始想像:(1)出席的人都是最適當的、(2)不管何時開始都是最適當的時間、(3)不管發生什麼,都是當時只能發生的事,(4)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讓每個人都先將自己歸於零,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加上一個法則:雙腳法則(the law of two feet),每一個人可以在某一個討論時段,參加這一時段中你有興趣參與的議題,若你覺得在這個議題上,沒有學到東西,或認為自己在這項議題上已沒有貢獻,就可以運用你的「雙腳」,很自由的到別組去討論,或暫時休息一下也可以。

    以下簡單分享今天的活動流程,從分享過程中,會放入自己的一些感想。

    今天的工作坊一開始可以看到中間有一些紙張、彩色筆及玩具,主持人請現場夥伴們在紙上寫下他們心目中想要問的問題,出來分享後,把這些問題先貼到今天三個討論時段的其中之一。

    一開始我把自己設定為白紙,我只想聽聽看現場老師的想法,可是想一想,這機會難得,應該要提一個問題來討論好了:高教如何因應12年國教帶來各層面的衝擊?雖然現場大學老師只有兩三位,這議題感覺會滿難討論的,但管他的,我還是提了,就把它放在最後一個時段。

    [一、如何激發教師熱忱]

    早上第一個時段,我參加了[如何激發教師熱忱]的討論:

    佩英老師一開始就點出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看到了什麼困境?

    當然,現場老師就開始分享他們在教育現場遇到的許多困境,像是政策制度不鬆綁、行政負荷過重、教師評鑑資料、家長的質疑、上對下的單向溝通等。其實,這些是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即便我離開國小這麼多年了,問題似乎還是一樣存在。但,有老師看到困境,開始想要改變了。

    佩英老師分享了他們在台北形成教師專業發展社群的過程,非常有參考價值。當老師的人本身就會有一種使命感(當然有少部分例外),有時候是因為外界環境將老師們的使命給掩蓋住了。當社會不斷地在進步,而我們仍然用過去舊思維在教現在孩子去因應未來世界時,就會產生許多的問題。所以,有一群老師開始看到問題、困境了,他們有了改變需求,建立了跨校社群分享,真的找回最初的感動和意義。但這畢竟是少數,如何透過這一群具有教學熱忱的人進而影響下一群,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要激發教師的熱忱?因為現況是,有很多老師熱忱很低,教師對他們說就只是一份工作。為什麼會這樣?他們曾經也是懷抱理想投入教師志業,為什麼如今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份工作?大家幾乎異口同聲的說是行政、教學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他們找不到意義。那該怎麼辦?

    幫他們找回意義!

    [引發需求,找回意義],是我的結論。老師也是人,當我們在討論如何增進學生動機的時候,也會知道要讓學生知道他為什麼要學習?意義的重要。行政端要懂得賦權、增能,但如果行政端無法上對下鬆綁,那麼就從我們教師端開始著手,從點變成線,進而拓展成面,形成社群,由下往上開始影響點火。

    [二、學生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

    這是我參加的第二個討論,這是一位高中的生物老師提出來的問題,這是她遇到的一個困擾。有一個藥廠接班繼承人問她說,既然他以後畢業後,就要接藥廠了,那幹嘛還要讀書?這位老師覺得很難回答,於是就拋出這樣的議題來問問老師們的意見。我覺得很有共鳴是,這也是我教教心時,不斷問自己以及問學生的問題:

    這堂課(學科)到底對學生有什麼用?

    有非常多的現場老師分享他們寶貴的教學經驗,未來打破學科界限是趨勢,這也是為什麼107課綱的三大訴求方向:自主行動、溝通學習、社會參與的核心概念。例如,學生到底為什麼要學微積分?如果他們知道影像處理、動畫設計需要運用到微積分的概念,有需求了,他們不會想要學嗎?瞬間就想起艋舺的一段話:[意義是三x,我只知道義氣],很多弱勢的學生,就是因為找不到學習的意義,所以把力氣轉向別的地方。

    所以,如何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意義,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他們未來的能力是重要的。首先,老師必須打破自己對學科的界限,再者,就是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重要性,有位持續在做服務學習的老師分享,他認為讓學生從心出發,懂得關懷我們的社會很重要。是的,能力只是一種裝備,如何讓學生透過參與,遇到困境後,他們就會開始學習,找回對人性的關懷,如何永續經營,就從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專業開始。這也讓我反省,對於社會的關懷,我也要打掉重練。

    [三、高教如何因應12年國教對各層面的衝擊+理想大學的入學制度]

    其實這個題目現場高中職教師能討論的非常有限,在加上現場來的大學老師很少,而且高教也會因為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衝擊,但討論的過程,可以延伸,並不侷限於我們所要討論的議題上。但大致聽完老師們的分享後,高中職教師提到,他們會想要問大學的想法,到底你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回歸大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試圖拋出幾個我目前難以回答的問題,到底大學在選才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過去高中職的分流是不是太早?而現在把這樣的分流制度轉向大學又有什麼問題?有一些大學開始做大一大二不分系所,就是希望不要太早對學生做判斷,替學生決定他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不論高中職或大學端,保持彈性已經是必要。但大學端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未來進入大學的學生異質性會變高,那麼大學老師又該如何因應?沒有受過師培訓練的教授們,又該如何去面對未來異質性高的學生?

    高教老師你要怎麼教?

    [彙整、行動領域、結束圓圈]

    三項議題的會議結束後,就把會議記錄張貼在「新聞牆」上,全體參加者可以到新聞牆看看今天所有的討論結果,另外每個人會有五個紅色小貼紙,貼在你認為最重要的會議紀錄上,經過這個步驟之後,在新聞牆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大家認為重要的關鍵點集中在少數的幾個地方,形成初步的共識。接著,主持人開放現場夥伴針對幾項焦點問題,再展開進一步的行動計劃,透過分組討論,把焦點問題具體落實提出規劃。最後,大家會集結在一個大圓圈中,輪流分享今天的感想,即結束。

    結束後,我覺得收穫非常多,真的和教學現場的老師持續保持溝通是重要的,除了可以學習到他們的教學經驗外,也可以瞭解他們對於一些教育議題獨特的看法,因為他們是政策推動後在教學現場第一線的老師。另外一方面,透過不斷地聆聽他人想法、分享自己經驗,真的會不知不覺在自己心中埋下種子,或許不曉得哪一天就會遇到一個契機,讓這個種子漸漸發芽,成長茁壯。

    教育不能求快,是要慢慢累積,永續經營的。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台北市立中正高中的Open Space 之旅

    中正高中的簡菲莉校長,積極推動多元選修課,大力支援有創意的老師開發新課程,希望將學習自主權還給孩子。2015年,嚐試透過開放空間的過程,傾聽學生的聲音,並鼓勵同學們為自主學習擔責。


    歡迎一起來加入這場豐富的 中正高中的Open Space 旅程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2016.1.23安杏診所糖尿病病友回娘家

    安杏診所蘇院長三個多月前就開始構思這一場活動。
    沒想到這麼巧碰到了數十年來最冷的寒流來襲!一大早不僅氣溫低、還下著大雨。

    然後,我們看到一個個病友走進來,較遠的法治村部落的幾位朋友也都到了。
    蘇院長開場邀請大家暢所欲言,簡單的介紹引導後,與會的病友、家屬、醫護人員很快地提出一個又一個想談的議題。過程請參考以下的 slide show.

    2016.1.23安杏診所糖尿病病友回娘家

    經過兩個時段、10多個主題的分享和討論,大家很開心地品嚐由長青村所準備的健康又豐盛的午餐。讓人們快速地閱讀和補充新聞牆上,各組討論所留下的紀錄,並給與會者五個紅點選擇他們重要的、有共鳴的點。

    結束圓圈裡,病友們說著:談得好高興、學到好多好有幫助、覺得被照顧、覺得安心、要勇敢;參與的醫護同仁也回應聽到好多病友的心聲,對於接下來可以怎麼繼續陪伴他們有了更多的想法。然後每個人都說了,下次有活動還要再來!

    這一天台灣很多地方創下最低溫的紀錄,然而,安杏診所的人們卻共創了最溫暖和有收獲的糖尿病友回娘家活動!


    ---------------------------------------------------

    ◆為什麼想為糖尿病友辦一場不一樣的聚會


    糖尿病是一個很複雜的疾病,成因包含個人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等,治療上除藥物外,一半要靠病人改變生活習慣和型態--包括飲食、運動等。

    再且糖尿病又可以說是慢性病之母,影響全身大小血管,與血壓、血脂一起造成許多併發症:小血管病變(視網膜、腎臟、神經病變)和大血管病變(中風、心肌梗塞),所以病人要衛教和學習的知識很多,如足部護理、口腔護理、低血糖的認知,飲食的熱量的計算、自我血糖監測和紀錄、甚至有打胰島素時,要學習如何自我注射和護理等。

    這些都是病人需要的知識,透過衛教單張、個別衛教、團體衛教、討論方式,或網路工具等提供可病人。

    我們診所在糖尿病治療和照護上,從過去傳統的一般門診方式
    =>加上醫師或衛教護理師或營養師對病人個別1對1的衛教
    =>從去年6月後慢慢提供團體的衛教,
    =>在2015年初成立病友會

    這1-2年我們一直在建立診所自己本身的衛教資料,如ppt檔、單張、設備、人員經驗(外訓),但多半是由診所發動,安排衛教內容和時間,採用傳統上課式的方式來衛教。

    2015年起,國內糖尿病之父-林瑞祥教授引進美國「糖尿病共享門診討論會暨團體衛教活動」SMA 模式,在門診中邀集糖尿病病人、醫師、護理衛教師、營養師等,以實際案例腦力激盪,分別從醫病雙方的觀點,針對病人有興趣的議題,透過討論方式由醫療人員甚至其他病人的經驗來提供解決之道。(參考:糖尿病共享門診暨團體衛教)林教授這種經驗豐富,不論學術、個人治療經驗、過去其他病人的反應,都可以信手捻來,游刃有餘。不是我們馬上做得來的。

    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個簡單的方式,透過討論可以做到:

    1. 醫療端:能讓病人知道糖尿病有許多要學習的部分、糖尿病的控制目標、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和衛教方式,.我們有網路雲端設備等.....
    2. 病人端:希望知道什麼?希望診所如何提供協助:包括看診時間約定(不用等太久)、看診方式、診所衛教要怎麼進行他們比較能接受.....

    OST 或許是我們的答案,把病友會和有興趣的糖尿病病人集合再一起討論,找出幾個方向能作為我們明年努力的目標。


    ◆活動邀請函


    你還記得當醫師說你有糖尿病時你的心情為何?
    「腦筋一片空白?!
    「天啊!我怎麼會得這病?是遺傳嗎?是沒運動嗎?我明明沒吃好多東西啊


    後來在治療過程中,
    醫師說:3個月要抽一次血,要好好吃藥,要打胰島素。
    但是藥物好多顆啊;還有人家不是說胰島素不好?會傷到腰仔(腎臟)?

    護理師、營養師每次衛教都教我很多東西,如何選擇食物?如何照顧腳?如何運動?低血糖該如何處理?如何自己驗血糖?如何打胰島素?

    天啊!怎麼一個糖尿病要學這麼多。
     營養師說不要吃的東西都是我喜歡吃的食物啊


    我有很多疑問,好多話要說啊!

    有沒有一個場合能讓大家一起坐下來,讓每個人都有同樣發言的機會,不要只是聽醫師、衛理師、營養師再說如何控制血糖,也讓我們病友和家屬說說我們的想法:我們關心什麼? 我們害怕什麼? 困擾我們的是什麼?我們希望診所醫護人員可以怎麼照顧我們?

    2016年1月23(星期六)我們將舉辦一個「安杏診所糖尿病友年終大團員」活動,我們邀請本院糖尿病病友和家屬一起來參加,聽聽大家的心聲,看未來我們如何和大家形成一個「合作無間的治療夥伴」(小隊長們說是小蘋果般的關係)!

    安杏診所糖尿病友年終大團員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歡迎參加2015/3/14 開放空間下午茶



    羊年開春,台灣開放空間社群邀請你 2015年3月14日(周六)下午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交流聚會,用真誠而深入的對話,探索OST的運用以及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出開放空間的精神!

    歡迎你 帶著你喜歡的飲料和點心一起來。
    ◆ 一個台灣開放空間朋友們相聚的機會,交換經驗、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 豐富、有意義、有內容的午後對話

    地點:覺旅 Lab(在覺旅咖啡的隔壁)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3巷26號1樓
    近捷運西湖站2號出口
    http://www.facebook.com/journeykaffe
    時間: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下午2:00-4:30

    Have a great start for the New Year - come and join the OS Learning Exchange gathering 14 March at Journey Kaffe!

    ◆Location: Journey Kaffe, ( 1F, #26, lane 583, RueiGuang Rd., NeiHu District, Taipei. 1 block from XiHu MRT, Exit 2
    ◆When: Saturday afternoon, 14 March 2015, 2-4:30 pm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覺旅咖啡」的開放空間故事

    2012年的「開放空間會議學習工作坊」,覺旅咖啡來了六位伙伴共同參與。
    記得他們來報名時,我曾詢問他們是否曾參與過?有什麼期待?得到的回答大致是:的成立源至於"創新"的觀念,不想因循傳統,因此不斷在尋找新觀念、新做法。看到開放空間的書,覺得是可以提供他們答案的方法之一。所以充滿了期待。

    兩天的工作坊之後,Gail與淑芳受邀一起跟覺旅的伙伴規畫兩天的會議。包括了同仁們的訪談、主題的選定、時間空間的安排等。這一場活動取名為「覺旅,夥伴當家--行動與開放精神」,展開了覺旅朝向開放組織前進的腳步!

    線上雜誌,請點選前往閱讀詳細報導

    本期由台灣服務科學學會 出版的CROSS雜誌,為大家介紹覺旅咖啡這段時間以來的思考與蛻變。一個很讓人振奮的故事,歡迎你一起來進行這一場覺美之旅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記20131228的下午茶

    2012年11月,我們開始了第一次的OST交流下午茶,一年來有好多豐富而美好的交流。謝謝每個來的伙伴的真心分享,謝謝覺旅的多次接待和參與。期待2014有更動人的分享和互動!

    12月 28日下午有點冷,卻擋不住我們停不下來的交流。這一天提了好些個話題:



    在對話中整理自己的想法,連結別人的經驗,找到新的可能性,很開心!
    討論內容紀錄請參考: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5109491644977288754/albums/5963479015589380913?banner=pwa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開放空間會議 + 大學教授 = 突破困境開展未來?

    by Ito Chao

    因著外在環境的劇烈變化,近年許多大學教授越來越忙,同事間的交流隨之減少。雖堅守崗位,越忙越茫者所在多有,好不辛苦。但是每個系所必須與時俱進,沒有團體的智慧與力量,單靠單位主管在日趨複雜的環境中苦撐著,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少主管都是帶著挫折感下台,菁英們就這樣耗損著。


    自從聽說open space technology可以促進對話、凝結團體智慧與熱情,去年暑假帶著無限好奇去參加了學習工作坊,發現這個簡單又不簡單、把所有人放在平等地位的方法,對自主性原本就高的教授而言,的確有可能帶來對話與連結。

    今年農曆過年前,說服所裡主管與同仁,在大家的"心"最不忙的時刻舉辦開放空間會議。就這樣,一群帶著狐疑的教授們,在八個小時的會議中,發現這個未事先訂定議程的會議,在淑芳與Gail的引導下,並未出現想像中的混亂場景。藉著討論自己關心的議題,不但讓個人有打開視野與找到同志的感覺,許多事情的解決方案,自然地在對話激盪出的靈光中浮現出來;對於需要更長時間對話的議題,在當下也建立了很好的討論基礎。



    另一方面,我們發現事先其實很難猜測哪些人會對什麼議題有興趣,經過這些對話,我們對事、對同事都更瞭解了!


    這個暑假,在大學心理系任教的朋友Wen找上淑芳,探詢系上的retreat是否可以跳脫一般的會議手法。沒想到這兩整天的retreat,在淑芳的鼓勵下,成了我由"參加者"轉變為"引導者"的破天荒第一遭。

    過程中跟Gail學了很多,尤其讚嘆她敏銳的覺察與聯想力,利用大家這兩天的共同經歷,那怕是一個只出現了十分鐘的小女孩,或者是在開會地點看到的大鐘,她自然地引申出簡短的洞見,在毫無說教意味的氣氛下,讓大家看到這場會議可以產生的意涵與影響,而更加投入。能夠跟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如何可以讓這個團體更加凝聚的引導大師共事,實在太幸運了!雖然會議引導師說話的時間非常少,但這樣的用心,讓會議引導有了不同的層次。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記20130810的下午茶


    這一天,我們前前後後有 12個人參加。

    提了4個想討論的議題:組織內部OST的機會和挑戰、當sponsor的經驗、如何用在很短時間使用OST、在 10人的小組織中如何進行OST。


    從一個議題談起,慢慢地其他議題也被涵蓋了進來。
    最神奇的是剛好來Journey'S kafe用餐的朋友ilya lee,在跟覺旅的櫃檯伙伴提他的建議時,被詢問要不要過來參加我們的討論,然後他就很雙腳法則的移動了過來。


    這一天,我(蔡淑芳)聽到很多有感覺的話,如:

    • 自己當過sponsor後,似乎更懂了sponsor的考量點。花時間、投入資源..yet必須open to the result,要做到並不容易。
    • 在自己的組織引導過ost後,比較體會學習工作坊中,特別提到不建議大家這麼做的理由:人真的很難擺脫既定的印象和習性的。
    • ost的過程,會很自然讓人有安心感。不用擔心來不及提主題、會發現有其他人跟你一樣關心、可以快速的建立連結,你並不孤單。
    • Pre-work  包括了訪談、 透過邀請讓大家有準備、確認sponsor的需求、找到夠open的主題,以帶出更多的可能性。試著邀請可能有關的人、客戶、董事、志工、離職or退休者...越多元代表越多的可能性。
    • OST的主題是為邀請可能性,所以要夠開放、夠廣。
    • 發現更關鍵的是ost精神,而不僅止是技巧。把OST開放、尊重、自發、一起找答案、一起承擔責任的精神帶進不同的會議。
    • 透過OST了解組織內同仁在想什麼?在乎什麼?比用問卷之類的工具要好得太多了。而事先的訪談不論對sponsor、對引導師和參與者都很重要。
    • 覺旅去年的一場ost,讓員工大大地穩定下來,雖然會中產出的幾個行動方案到現在都還在消化,也有很多變化。但同仁之後在自己的網路社團裡很容易產生議題和對話。
    • Gail說如果有人 OST是怎麼樣的經驗,覺旅會是很好的reference。然而覺旅做了很多準備:有 6個人去參加工作坊、事先的interview、兩整天休店開會...所有同仁可以感受到這件事的重要的。
    • Reflection的幫助很大,讓人們可以整理自己的學習
    • OST是一個引擎,在尋找能夠解決人們所關心議題的過程,以溝通很快樂很有效率。
    • ...
    歡迎瀏覽這場下午茶的報告與照片



    大家一起分享的會議的元素:

    從歡迎開始~set the context
    連結~participate,self-organize, connect
    開始~current situation
    終點~goal
    共創~co-create
    反思~reflection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2013年8月的下午茶交流

    7月份我們有學習工作坊,也是很棒的交流分享機會,所以在6月相聚後,訂下的是 8月的下午茶時間。邀請你來參加 8/10 下午的學習交流聚會,一起探索OST的運用以及如何與我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出開放空間的精神:


    小女孩來參加好幾次了哦!

    ◆ 一個台灣開放空間朋友們相聚的機會,交換經驗、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 豐富、有意義、有內容的午後對話 


    地點:覺旅 Lab(在覺旅咖啡的隔壁)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3巷26號1樓 
    近捷運西湖站2號出口 
        http://www.facebook.com/journeykaffe 
    時間: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下午2:00-4:30 

    歡迎你 帶著你喜歡的飲料和點心一起來。 



    On 10 August the Open Space Community invites you to join the Learning Exchange gathering for an afternoon of lively and profound conversation, sharing and exploring the use of OST and the presence of open space in our lives!  


    We invite and welcome you and others to join us for great conversations on Saturday afternoon, 10 August.   Bring a drink and snack if you like.
    ◆a time to share experiences, meet others using Open Space in Taiwan, exploring possibility
    ◆an afternoon of rich, meaningful and productive conversation
    Location:  Journey Kaffe, ( 1F, #26, lane 583, RueiGuang Rd., NeiHu District, Taipei. 1 block from XiHu MRT, Exit 2 ) ( http://www.facebook.com/journeykaffe)
    When: Saturday afternoon, 10 August 2013, 2-4:30 pm


    前次(六月)聚會紀錄請參考 http://openspacetaiwan.blogspot.tw/2013/06/20136.html

    Popular Posts

    Recent Posts

    Unordered List

    Text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