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轉載】大學招考規劃開放空間論壇: 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from:The Probe|選才電子報266期

繼8月辦理大學招考長程規劃全國分區公聽會後,大考中心於9月陸續再辦理北、南兩場次開放空間論壇。大家都同意,大學招考規劃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涉及層面廣的議題,因此,除了專家意見,我們需要聆聽更多不同身分、立場、觀點之間的對話,希望可以帶來更多的理解與互信。

為此,我們商請在臺灣有豐富引導開放空間會議經驗的開拓文教基金會協助,並在招聯會,大學教授、高中校長、教師團體代表等多人熱情促成下,共同邀請了大學教授、招生人員;高中校長、教師;教師團體、家長團體、相關教育組織,以及大學生、高中生等關心教育議題的多位人士,以「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展開討論。



北區場次在9月10日國教院台北和平院區舉行,共計135人參加;南區場次在9月24日高雄福誠高中舉行,共計71人參加。兩場會議在所有參與者的努力下,產生了許多豐富而有意義的對談,許多參與者意猶未竟,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討論,並把討論的心得與感想分享出去,希望能讓更多的人關心此一議題,激盪出更多更好的意見。

以對話代替對立,是大考中心舉辦此次開放空間論壇的初衷。我們在會後,分別邀請了幾位參與者,請他們談談對招考規劃的想法與參加討論的心得。本期先刊登北區場次,包括:




開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蔡淑芳 撰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簡稱大考中心)在2016年9月10日(六) 與9月24日(六)分別在臺北及高雄辦理了以「大學考試招生的規劃、開展與挑戰─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的開放空間會議。

做為長期推廣開放空間會議的組織,感謝大考中心在公聽會之外,加入這兩場開放空間論壇。因為「大學考試招生規劃」的議題,既涉及多方利害關係人,而且目前沒有人確知最好的答案是什麼?加上不同的人參與貢獻想法對後續的執行有所影響,呼籲改革的聲浪又十分急迫…以上幾種情境正是開放空間科技最能協力的地方。對於大考中心願意嘗試用新方式來討論此類議題,很是佩服。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適合用開放空間會議的條件:http://bit.ly/2epQzH6

沒有人會期待爭議這麼多、影響範圍這麼大、關係到的又是我們社會最愛的孩子和年輕人的未來發展的議題,能快速找到眾人都滿意的答案。然而,大家都期待著有機會好好地談一談,期待有決定權、有影響力的人和單位可以聽聽來自第一線教育現場的聲音,更重要的是:互相理解不同位置所看到的「不同的需要」和「不一樣的為難」。

於是200多位來自各高中的校長、主任、老師和家長,大學教務長、系所主任、教授及學生,在9月10日或9月24日應邀請來到「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會場。出席的人都是對的人,或對議題有關心、有看法、有疑問、有行動的人…,是帶著要來說和來聽的主動參與心情而出席的!

人人平等的場域

走進開放空間會議的會場,第一眼看到的是排成圓圈的椅子,圓圈裡每個位置一樣大、圓圈裡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空間的安排,已經在邀請並鼓勵人們互相交流。

暢所欲言的時機

邀請與會者共創討論議題與議程,北高兩場活動,大家都很快地提出自己關注、覺得重要、需要被討論的議題。會場中,想得快的、想得慢的人都有機會說話;巨視面的或微觀面的,不同層面的議題,只要你有熱忱,願意承擔責任進而提出來,就有機會被討論、被看見。

隨心所欲的移動

依循雙腳法則,像是蝴蝶或蜜蜂一般的來回飛舞,人們可以自由移動到任何想參與的話題,讓自己可以有貢獻、也有學習。在短短的時間內可以聽到各種不同角度的意見,由自己調整、讓自己有最好的參與。

每個人都可以發起議題,有著依自己熱情移動的自由、為自己主張發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容許每個人伸展的空間。」

當人們不需要用力爭取發言空間,不再需要用搶麥克風說話,互相傾聽、自然交流的空間就已經在那裡了。

這個變革需要不同位置的人一起努力。所以,在三個階段的廣泛討論後,我們邀請每個與會者寫下並分享:回到自己的位置後,將繼續做些什麼,讓我們的關注更有力量,讓「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有機會落實、實踐;在這裡,也讓我們聽到看到了許多讓人尊敬和感動的自我承諾。

短短八小時的討論是絕對不夠的,也或許因為交流而發現更多有待討論的差異點。但兩場活動過程和結束時,參與者回應著:「感受到對話和互相理解是可能的」、「問題要靠我們大家一起來」、「我們要主動出發,邀請附近的大學合作對話」等等…。這場會議開啟了更多相互對話協力的可能性!

謝謝大考中心的努力和邀請,也希望大家繼續加油,一起創造更多的交流和對話空間。引用簡菲莉校長說過的話:「改革是急不來的,需要時間發酵,讓多方利害關係人體驗對話的力量,然後得出改變的勇氣。考招制度的改變對未來的影響非常大,需要大家一起勇敢面對、才有機會打開更多的空間。」

高雄場與會者的回應:

2016 wosonos--變換的世局,動盪的人心

變換的世局,動盪的人心--
讓我們回到圓圈裡來,打開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性

2016 開放空間年會(24th WOSONOS--World open space on open space)於2016年11/10-12 在馬尼拉主辦單位 SEAMEO INNOTECH 的精心安排與盛情接待下順利完成。

約90個來自10個不同國家的伙伴,創造了上百個話題,話題範圍廣泛--哲學的、療癒的、打開身體的空間、性別議題、政治變動、如何為世界帶來和平、如何改變教育、生活與工作的調配、引導的方法技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上網瀏覽相關紀錄。 https://goo.gl/3NDZAS

今年台灣有七個人與會,且分別從台北、台中、台南前往。對我來說這一年一度的聚會裡,除了交換對各種議題的想法和經驗,讓頭腦好好鬆脫一下,更重要的是〞連結感〞,重新檢視open space的核心精神,感受不同的角落的伙伴,為打開更多空間、創造對話、尋求可能性而努力著!

台南的伙伴 Jane Lewis & Sharon Wu已對全球發出邀請,請大家 2017 年到台南來,讓我們一起期待和協力, 讓 25th WOSONOS.在台南發生!


參考:
1、主辦單位所剪輯的三天活動影片


2、2016 WOSONOS 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wosonos2016/

與會的 Suzanne Daigle 所做的參與分享
https://openspaceontheopenroad.com/2016/11/14/aurevoir-philippines-until-we-meet-again/#more-952

3、Jane Lewis & Sharon Wu 的邀請信:

Just yesterday Carms asked the world (the OSList and all of us here in Manila) who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osting 2017's WOSonOS.
Today at breakfast, people started asking me about my connections in Hawaii (I'm a resident there, though I live in south Taiwan), in reference to a potential location for next year.
Then, in the closing circle it hit me. One of my motivations, after all, for coming to this meeting was to locate my own way to stimulate organic cross-fertilizing conversations in my city. During these 2.5 days in Manila, instead, I'd focused on other types of conversations.

Maybe it's time to bring this topic to life in a big way.
After the closing circle, and on through a group dinner tonight, I went around to share this idea of Tainan being offered as next years location, and all around I got "Yes!" and "I'll be there, what help do you need?" So, by the evening of the closing of WOSonOS 2016 I, along with Sharon Wu are ready to make a nomination.
We nominate Tainan, in the south of Taiwan as the location for the 2017 WOSonOS.
It's Taiwan's oldest city, a beautiful highly hospitable tropical city full of Japanese era buildings, thousands of temples and temple events, little winding alleys and all manner of street food. It's Taiwan's holiday destination by the ocean, and a welcoming destination for everyone in 2017.

Looking forward to the ensuing discussion!
With respect and excitement,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為大學招生考試辦理的OST--後記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簡稱大考中心)在2016.9.10 與9/24分別辦理了兩場以「大學考試招生的規劃、開展與挑戰-- -共創適性揚才的未來,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的開放空間會議。
邀請信之一

系列開放空間用於學校學習領域的脈絡

2015比較密集地接觸到關注高中教學現場,以及積極思考因應107課綱的到來,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一群教育工作者:校長、教務主任、老師、大學教授、研究生、NGO...滿滿的熱情,讓我重新對學校有了新的期待。

2015.10.4由大家自動自發、出錢出力,啟動了第一場:「學校與學習」開放空間論壇,來自台灣各地的朋友齊聚一堂,展開了無數精彩對話,更帶著豐富的收獲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繼續努力。也啟動了之後一場又一場的開放空間活動:從高中學生、校長、教務主任、老師、校園內部、跨校討論等等,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打開學習空間~運用OST於學習的地圖"。

打開學習空間~運用OST於學習的地圖

然而在一次次的討論中,參與者不斷提到:高中、國中現場的努力和自我期許,如果不跟大學入學方式連動,改革恐怕是事倍功半。一直以來大學的選人方式,牽動著高中如何教學生。且近來不時聽聞大學端急呼高中培養出來的學生,銜接不上大學的要求;高中端質疑大學入學方式不變,孩子怎麼可能有自主學習的空間?

如何讓各自的努力更能發揮效果?如何創造機會讓兩端的人有更多溝通、對話和互相傾聽了解的機會,成為重要的議題。

在台北中正高中校長簡菲莉的連結下,有機會跟大考中心合作,協助大考中心完成了9月的這兩場開放論壇。
邀請信之二

為何適用開放空間?

「大學考試招生規劃」的議題,渉及多方利害關係人、沒有人確知最好的答案、不同的人參與貢献想法對後續的執行影響很大,且這個議題已十分急迫,這些情況告訴我們開放空間可能是最適當的選擇。(請參考:適合用開放空間會議的條件

在很短的時間內,大考中心確定了要辦這兩場活動,且積極邀請相關利害關係人,而簡校長也透過高中社群網絡邀請注這個議題的朋友們,為促成一場不一樣的對話而努力。

參與者的迴響--讓多方利害關係人體驗對話的力量,然後得出改變的勇氣

    在眾人的協力下,9/10台北聚集了120多、9/24高雄約80位來自各高中的校長、主任、老師和家長、大學端也來了許多的主任教授學生,提出了幾十個討論的主題。在移動法則下,參與者自由地加入任何關心的議題、每個人都可以發起議題;有著依自己熱情移動的自由、為自己主張發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讓人們自然地互相傾聽的空間

    兩場活動後,除了非常豐富的討論內容產出(大考中心會做整理與分享),在個人的臉書上(蔡淑芳)看到一些參與者的精采回應,列舉如下:
     今天在高雄參加大學考招連動OST,真的呈現大學端對高中教學的不了解和不信任。 信任建立在真實的了解,高中教師們不會刻意演戲,也不會天真的以為就能改造整個社會,但是,難道我們的社會連創造改變的可能性都不可得嗎? 所幸,現場有一些大學教師願意聆聽,受到高中教師們的熱情感動,開啟對話的可能性,希望,這個對話可以持續,相互了解與支持是高中與大學的必要連結,不是嗎? 我在現場表達希望大學了解高中端已經有一些教師想要扛起和盡到教育的責任,大學端應該前來現場了解,看到教育的曙光,而不是用黑暗面來打擊這些認真的老師。
    出處:http://bit.ly/2dDj2v4
    出處:http://bit.ly/2dQlY8Y

    出處:http://bit.ly/2dIT7nv
    出處:http://bit.ly/2dshFOg
    引導師之一的心得
    我們都理解,多方不同立場關係人,不可能在短短不到八小時的交流,就找到大家都滿意的答案;也或許因為交流而發現更多有待再討論的差異點。但兩場活動過程和結束時,參與者都回應感受到〞對話和互相理解的空間〞,問題要靠〞我們大家一起來〞...

    謝謝大考中心的努力和邀請,也希望大家繼續加油,一起創造更多的交流和對話空間。引用菲莉校長說過的話:改革是急不來的,需要時間發酵,讓多方利害關係人體驗對話的力量,然後得出改變的勇氣。考招制度的改變對未來的影響非常大,需要大家一起勇敢面對、才有機會打開更多的空間。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一回生、兩回熟 – 公司內開放空間會議第二彈


    Yves Lin 從新加坡到台北,來參加了2016/5/24-25 的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這是之後發生在他們公司的第二場開放空間會議的整理,謝謝Yves Lin同意轉貼,跟更多的OST同好們分享。
    原文出處:Yves Lin 敏捷進化趣 Agile FunEvo



    今年中內部討論要不要辦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 Technology)時,就決定今年至少要辦兩次,讓參與者可以比較兩次的差異性。所以在六月第一次舉辦後就接著安排九月的開放空間,第一次的主題是:『What can we do to support each other grow? / 我們要做那些事情來相互支持成長?』,而這次的主題定為:

    我們要如何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創造最大的影響?
    How can we create the most impact in the next 3 months?

    稍作改變的活動規劃

    跟第一次的主題相比,第二次的主題刻意訂的範圍小一點,比較聚焦。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組織文化比較行動導向,太發散或天馬行空的發想怕大家覺得浪費時間。二是也是為了讓大家了解其實主題或討論結果可以實踐在工作上面。

    第一次安排的時間是一天半,第一天是開放空間,第二天是行動計畫(Action Planning)。而這次安排為一天加兩個半天:

     第一天下午(2 PM to 6 PM)用開放空間的形式來回顧過去三個月的工作結果
     第二天(10 AM to 6 PM)整天開放空間
     第三天早上半天(10 Am to 1 PM)行動計畫
    有參加過開放空間的朋友大都會體驗到接近結束時頭腦打結的狀態,因為談論內容的大都超出平時工作的慣性,需要消耗特別多的腦力。所以特地分階段進行,讓大家能回家停機休息,進行結果比預期好許多,經過一晚的沉澱和休息,當進到下個階段時對談可以更深入。


    第一天:三個月的回顧

    主要是分享過去三個月在產品上的改變,有主題是團隊嘗試不同的工作模式,如 不同自省會議(Retrospectives )的做法,也有出差過程中的收穫,我認為最有趣的有一個提出主題是『我們是否因為強調自我管理而損失了紀律? / Are we losing discipline over “self-managed"?』

    第二天:開放空間議程

    由於主題的改變,有許多議程是產品相關的,其他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文化相關的議題有:

    我們是不是太安逸了? / Are we too safe?
    我們要做些什麼加快自我管理團隊的進程?/ What else we need to do to faster self managed team?
    我要如何說話才能讓別人安心說出他的想法和異議? / What should I say to others to have them share true opinion or disagreement to me safely?
    公司組織相關的議題有:

    跨團隊/部門的訓練與分享 / Cross Team/Department training and sharing
    找人時技術優先還是人格特質優先?/ Hiring decisions (Technical competency vs personal traits)?
    會議的情況如何? / How are your meetings?
    技術相關的議題有

    Microservices
    What’s next for Continuous Delivery?
    How to observe user behavior?
    我自己提的一個主題是『會議的情況如何?』,做了一些調查和請大家提出建議。


    調查花在會議時間的百分比、會議有沒有效、與參與會議的人數

    第三天:行動計畫

    第三天早上的行動計畫我們這一組提案 PPAP 計畫(Productive & Powerful Activity Participation,其實就是老人硬要裝新潮 XD,更多的 PPAP 傳送門),是針對如何讓會議或討論的時間投資報酬率(ROTI, Return On Time Invested)更高,計畫是先做調查看看每個團隊的會議時間和 ROTI 滿意度,小組再深入會談看看有什麼他們可以提供給團隊的技巧或協助。



    第二次開放空間會議整體感覺

    上次參與人數約公司人數的60%,這次大家了解到開放空間的意義就比較少人來了 XD,約 40%。而且會挑自己感興趣的參加,不一定會全程參與。

    發生的對談的內容比第一次深入,也有許多較尖銳的討論發生,比如有夥伴直接對另一個部門說:『我不知道你部門今年做了什麼』 XD。

    Keep:

    1. 分開階段有休息停機時間
    2. 一節一小時時間感覺剛剛好

    Do more:

    1. 如果開始前有簡單的破冰活動可以更容易進入狀況
    2. Check in 跟 check out 感覺對我們這種內向型偏多的組織也蠻有效的
    3. Review前提醒要分享的帶著數據來會更好

    Do less:


    1. 讓 talking stick 用傳遞的方式 ,因為放在圓圈中間要自己拿取會阻礙內向的人發言 (詳情請看後記)

    為何要舉辦開放空間

    有許多人問到開放空間有什麼好處,我認為第一個好處是創造一個空間,讓大家可以踏出自己的工作範圍,看看其他人的想法,和團隊外的人交流經驗,訓練踏出舒適圈的能力和習慣。

    第二個好處是讓小問題長大之前先被提出來解決掉,當有安全的環境時,問題與阻礙就容易被提出來,很多心結或矛盾都是因為沒有機會溝通越長越大。但這跟軟體測試一樣,只能相信測試會減少以後的問題,但無法證明會減少多少未來的問題。

    第三個好處就是讓團隊可以感受到自組織的環境,自組織太難說明了,而這是一個自組織的活動,說再多不如親自體驗。


    開放空間會議中聽到印象深刻的幾句話


    • 『我之前以為不能說的的話,結果聽到別人說出來都沒事,才知道原來這些話是可以說的。』
    • 『我希望現在的開放空間是為了未來成為到處都是開放空間,隨時都可以自由的表達與討論。』
    • 『當我聽到別人跟我有一樣的擔憂時我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只有我擔心這件事。』


    後記

    在開放空間群組分享這次的心得後,淑芳老師提醒了我發言權杖(talking stick)背後的意義有:

    提醒說和聽的人的互相尊重,如果碰到比較有衝突的情境或者有人很愛搶話的時候,有助於增加彼此的尊重和互相傾聽的空間;
    權杖放中間,也是一個讓每個人檢視自己的機會:熱情與責任之間連動有多強,熱忱足以克服不習慣踏出去拿權杖;
    老師也補充說明發言權杖的使用方式也很有彈性:例如當在一個非常大的團體,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說話,或者時間非常有限時,就把 tallking stick放中間,讓想說話的人去拿。當人數不多時,將talking stick 輪流傳給每個人,也是一種做法。

    開放空間學習與教育訓練資源

    對開放空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的資源




    延伸閱讀

    如魔術般的神奇空間 – 公司內舉辦開放空間會議初體驗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學校如何讓學生成為更好的學習者--雙溪高中

    2016.8.24  一早來到清翠舒適的雙溪高中,進校門就有點了解為什麼有人稱這裡是綠博士學校

    在開學前的暑期備課系列活動中,彭盛佐校長特別邀請了老師們一起來談談「學校如何讓學生成為更好的學習者」。校長在邀請函中說:
    本校近年來已面臨少子化招生衝擊,且即將面對107年高中新課綱轉換及銜接
    ,個人認為對於學生的學習應立即做好調整課程發展架構的準備工作,對於校
    本課程發展、如何建立學校課程地圖?一直到如何以學生學習歷程為基礎展開學
    習輔導工作等,都有賴尋求全體教職員共識下推動。
    所以邀請所有老師們一起來交流經驗、激盪想法,協力創造更棒的雙中。

    一天的時間過得非常快,老師們在一個個主題下愉快而熱切地交談著。雖然時間有限,卻引發了許多想法,也蓄積一些合作的能量。

    下午在簡單的彙整後,引導師請大家快速地提出未來需要努力的行動有那些?

    結果一個個需要努力的方向和活動被提出來,而同時也出現不少關於「老師的時間不夠、把時間還給老師」等看似矛盾,卻也大家都會心一笑的卡片。就因為大家有這麼多熱情和理想,所以時間就怎麼都不夠用啊!

    在這裡看到老師們對孩子們滿滿地關注,想著如何可以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如何給孩子更適當的陪伴。校長說讓雙中的老師們能敞開心胸專注的討論是個很棒的經驗,希望接下來有機會把這種參與式的討論引進到宿舍、新生、家長...等其他活動。

    就用下面這系列有如在亮麗的咖啡廳裡進行的活動照片,跟大家分享當天的過程!






    「學習」&「教育」--崇光女中未來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七月時,接到崇光女中校長的訊息,想利用開學前備課週為同仁辦工作坊,增強校園凝聚共識及正向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邀集同仁們針對“如何讓學生學習更好?” “如何營造正向信任彼此協助校園文化”,並從討論中找到老師真正的困境,透由討論分享促進暸解並找出策略凝聚共識。

    以下是校長發出的邀請函:

    邀請崇光夥伴們來體驗一場別開生面的討論會!

    在開放空間一起來構思有關「學習」「教育」及學校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今年四月隻身前往高雄參加三天兩夜的教育新視界校長工作坊,我有一些美妙而深刻的體驗與省思。回來後一直期待有機會也能讓崇光夥伴們體驗在開放自由的空間,帶著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進行交流,為更好的學校,更吸引人的學校,獻上熱情與智慧。所以特別邀請開拓文教基金會蔡淑芳執行長,為我們引導這一場開放空間會議 (Open Space Technology,簡稱OST),我們將在這一天半活動中展開一個讓不同背景的參與者能夠自由相遇對話的社會空間(social meeting place), 一個好像我們小時候,廟前、大樹下人們自然地聚合,討論著生活裡的大小事,很多地方事務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關照和處理。( 蔡淑芳,2006),體驗豐富而有產能的會議方式;並以全新的視野看見領導、績效、彼此支持、重新活化組織精神的機會。
    這是個以茶敘式的會議形式讓我們保持豐沛的活力與能量;每位參與者都有機會發言,不再有演講者與純聽眾的區別;您將有機會提出自己關心的主題,並邀請其他對您的主題有興趣的人一起分享討論;若您覺得沒有學到東西或認為自己在這項議題上已無貢獻,也可以運用您的「雙腳」很自由的到別組討論,或暫時退下喝杯茶休息一下;每項議題的會議紀錄會用大海報貼在「新聞牆」上沒有參加討論的人也可藉此了解其他組討論的情形進而引發創思或行動策略。
    讓我們透過擬題、邀請、對話、討論的過程,享受專注聆聽、相互看見、理解支持與建立共識…。期待0822~0823在開放空間與大家理性感性相遇! 
    校長 周麗修 敬邀  2016/08/15



    這一天上百位老師,陸續走進開放空間會場。開放的同心圓座位,有助於讓老師們從前一場講座活動轉換一下身心。

    校長的開場與邀請後,引導師介紹完會議要怎麼開,主題牆上開始出現老師們所關注並願意提出來討論的主題。
    第一天下午的3個小時,在兩輪個時段的討論+現煮咖啡+金牛角點心穿插下,快速地跑完了。

    第二天從早餐開始,老師們進入各種不同主題的討論,蜜蜂蝴蝶多了起來。有主題的討論、隨意的交流在不同的角落裡進行著。



    下午的彙整之後,有幾個行動方向被提出來,並進入行動討論,共創了幾個行動領域。





    結束圓圈中,老師們回饋:很喜歡這樣的交流、本以為會是兩天的無聊課程,卻出乎意料地有趣而豐富,大家可以在融洽的氣氛中暢所欲言,很開心。

    校長當初想要辦這個活動的期待,透過這一天半的開放空間過程,都被碰觸討論到了。活動結束代表著新的開始,期盼未來大家有更多的連結和參與。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2016年全球開放空間年會

    WOSonOS是 『World Open Space on Open Space』的簡稱,一年舉辦一次。Open Space On Open Space就如其名,是運用「開放空間科技」這個方法來討論「開放空間科技」的會議,每年都會挑定在世界上某個城市進行。參與者都是開放空間科技的愛好者,來自全球各地。更有人每年都參加,儼然是開放空間科技愛好者的年度聚會。

    這個聚會,最早是由開放空間科技的創始者哈里森.歐文 (Harrison Owen),於90年代初期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辦的。90年代中期開始在美國境內不同城市舉辦。2000年的WOSonOS移到了德國舉辦,成為更具國際性的聚會。迄今它已經在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丹麥、印度、俄國與烏克蘭、台灣(2009年)、智利、英國、塞爾維亞等國家與辦過。

    2016年第24屆的年會將於11月 9-12日,由我們菲律賓open space社群的好朋友主辦,地點在馬尼拉。

    8/31之前登記的朋友,可以獲得優惠的早鳥價格,過去台灣曾有一次近十位伙伴前往參加WOSonOS的紀錄,並於牛2009年承辦當年年會,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去參與,去學習、去貢献,並感受那滿滿的熱情與能量!

    (全球開放空間年會的特色之一是自動自發、自我服務。所以相關的交通和住宿安排多要請與會者自行處理安排,網站上會有一些訊息供大家參考。也請有興趣前往的朋友們特別注意:台灣前往菲律賓是需要辦理簽證的。)

    詳細資料請參考主辦單位的2016年會網站





    更多關於歷年來全球開放空間年會 Open Space on Open Space 資料,請參考:Open Space on Open Space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打開學習空間~運用OST於學習的地圖


    整理最近發生的、運用Open Space Technology 在各種學校或與學習相關的討論,標示在地圖上,供大家參考。

    如果您有參與或知道的一些其他場次,也歡迎您提供相關資料給我們,我們再幫忙放上去。
    (請聯絡 email:frontier at frontier.org.tw 蔡淑芳)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1Pv87-mAMpnEXHao2cA91mLW5bdg



    直接去看大地圖:http://bit.ly/2adoaAV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高中生的學習圖像--ost@小中正

    (整理自中正高中簡校長臉書
    中正高中今年暑假的嚐試,辦理了一場迷你OST,
    讓高中的新鮮人體驗不同的互動討論方式,並構思自己的學習圖像。


    活動進行中圖像:

    校長說:
    一開始我介紹OST意義、原則、運作方式
    然後邀請大家提議題
    原以為會等一下子
    結果不到五秒
    第一個孩子就衝出來了
    開心呀!

    一起看看很有感覺的倒數計時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feiliccsh/videos/1114202575311505/

    兩岸高中生OST開放空間論壇

    2016年7月,在高雄有一場在高中校園裡的、特別的開放空間會議:

    主題:  1.甚麼是有效學習?   2.高中生應該有甚麼樣的課程?
    時間:2016.7.30
    主辦單位:高雄市瑞祥高中
    參與對象:高中同學、大學校友和老師們;來自中國的訪問學生

    以下是來自瑞祥高中莊主任臉書關於這場活動邀請訊息:
    兩岸高中生第一場OST開放空間論壇在高雄市瑞祥高中!
    7/30(六)8:30~17:00在瑞祥高中五樓會議室將舉辦兩岸高中生OST,主題為高中生學習與課程,來自浙江湖州練市中學的學生將和高雄市瑞祥高中的學生一起對話。
    透過OST聽聽高中生對於學習的想像、經驗、反思,也聽聽高中生他對課程的想像與期待,本次OST紀錄都將給瑞祥高中的107課綱核心推動小組做為未來課程規劃的參考。
    如果你想了解兩岸高中生如何學習以及對課程的想法,如果你想體會OST的魅力,歡迎向瑞祥高中教務處實研組報名(瑞祥高中50個名額)。
    我們將開放10個校友報名的機會,歡迎你回來談一談你的經驗。
    也將開放10個高雄市非瑞祥高中學生參與的機會,請直接臉書傳訊你的姓名、學校年級和電子郵件即可,錄取後會通知。
    本次研習將頒發相關研習證明,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一天的活動下來,莊主任形容大成功,與會者有很棒的交流。


    有縮時攝影可參考:
    互動 . 開放 . 信任 . 熱情 . 創新--2016瑞祥高中兩岸高中生開放空間論壇OST縮時攝影。

    莊主任並於會後做了一些觀察整理,可供大家參考。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介紹一場開放空間會議後的漣漪--OST行動家

    2016/4/10-12  在高雄的一場為高中校長們所舉辦的教育新視界校長工作坊--新課程.新學習.新人才,第一天的OST產生了一個行動小組:OST行動家。當天小組的成員就在臉書上出現OST行動家的社團(不公開社團)。
    這是一個期許自己能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推動開放空間論壇,辦理多元參與、彰顯教育公共性的社群。
    我們在105/04/10,因為參與高中優質化的校長OST而集結,並承諾要回到自己的學校場域,繼續努力。

    然後,嘉義的朋友們就開始出聲,預計6/25在嘉義開辦第一場自發辦理的OST。

    6/25(六)9:00-16:00
    您對這個主題有興趣嗎?
    新世代的學習密碼—免試帶給教學的挑戰
    歡迎老師們、校長們、家長們、同學們,一起來對話,在開放空間的平等對話氛圍裡,我們找出讓教育可以更好的策略與行動,從我們自己做起!
    就在嘉義,歡迎您!


    6/26 擔任這次活動引導師的簡菲莉校長在她臉書分享了活動照片:



    照片出處菲莉校長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feiliccsh/posts/1088514141213682

    中正高中的同學Jonny Guan 跟著校長去參加了這場OST,他在臉書上分享這大半年自己的學習,其中關於OST的部份:
    星期六參加OST的時候,聽到諸位老師探討「免試」這個詞的意涵,其實背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這個社會一直在提倡「翻轉 教育」、「多元選修」、「學習共同體」時,我們也必須不斷反省學生給的回饋到底有多少?還是這一切只是流於口號?
    所以我這麼「瘋」OST,一方面是它提供 一個完全沒有階級的平台,讓學生能夠毫無拘束的發揮;另一方面,這就是我們驗收活化學習最好的方式吧!有些老師問我:「我們學校的OST有沒有甚麼行動方 案?」我當時愣了一下,老師說這話真是一語中的!不過我回答:「那要看你對行動的定義是甚麼?我們學生或許很難改變學校政策的方向,但同學來到這個平台, 一起激盪討論、接納新思維而對他的價值觀有些刺激,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行動方案吧!」
    師大陳佩英教授那天對我說:「平等+多元=創新」。我很慶幸也很感謝自己能在中正的這段時光,在多元探索的過程中,找尋自我價值。

    感謝這麼許多教育現場的校長、老師、同學們,一起努力迎向新世代的潮流,為孩子的自主學習開啟新空間,OST行動家加油!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柬埔寨的第一場OPEN SPACE會議分享

    跟大家分享一則OST經驗。摘譯自一位關注當地的藝術發展的柬埔寨朋友,向國際OPEN SPACE社群分享的一個OST故事。

    我想找一個可以替換掉那由於長期的:依賴補助、政府貪腐、由上而下管理...而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態度,即使是藝文界人士也無不陷入:錢要從那裡來?要等上面給我們策略指示才可以往前走。

    所以我邀請了三個藝文界的領導人士成為我的合作夥伴:一位是畫廊老闆,同時也是藝術節的指揮;一個服務身心障礙者的藝術組織的資深管理人;以及一位負責Mozilla在地化的技術背景的經理人。然後我們再邀請所有我們認識的視覺和表演藝術工作者、建築師、影片製作、作家、技術等朋友,一起來參加一天的聚會,我們的主題是:"如何為我們的所愛做更多?How do we do more of what we love?"

    等備期間,在柬埔寨生活和工作的人類學家友人跟我說:Khmer人不擅於為自己的行動負責,所以可能得用2-3天的工作坊,慢慢來介紹開放空間科技(OST)。我的協力主辦的夥伴之一也說:OST跟Khmer人習慣的互動模式是相衝突的...

    然而這正是我想要引進OST的主要原因,我想知道這是否可以讓人們擺脫內建在大家身上的無力和無助感。



    我的合作夥伴們都試圖調整OST的形式,如至少預先決定好一半要討論的主題、把先決定的題目加到OST的規則裡...在這一陣混亂中,Gail 很直接地提醒我:什麼才是OST,修正過後的過程就不再是OST了。然後一切雜音(包括我自己腦中的)才靜止下來。

    整個"如何為我們的所愛做更多?How do we do more of what we love?"活動進行順利而成功。所有的藝文界朋友們(例如藝術教師、藝術經紀人、文化組織工作者)都很投入,結束圓圈時,有不少人說:他們以為開放空間指的是一個沒有屋頂的物理空間,現在懂了那指的是一個過程;來自服務身障朋友組織的經理人則對其中的自由感到驚喜;想要開影像學校的藝術老師則好奇一場開放空間可以有多少人參加;一位聰慧的大三學生則問OST還可以用在那些主題上;紐約來的劇場人想知道我從那學到這個手法...
    會後,我的合作夥伴們完全被說服了,他們希望在未來的6個月內可以再辦另一場OST活動。

    • 照片與紀錄   https://goo.gl/E0Vfvi
    • 臉書上的照片  https://goo.gl/Zx5Eac
    • 在地媒體報導 (from a VOA student intern) http://www.voacambodia.com/a/a-gathering-to-let-creative-ideas-be-heard/3384065.html

    謝謝所有OST社群朋友的分享,創造了這個不凡的經驗。期待未來我可以辦理更多藝文相關的OST,無論是在柬埔寨或其他地方。

    發信人:IRENE S LEUNG PhD (culture as development)
    ​~~~~~~~~~~~~~~~~~~~~~~~~~~~~~~~~~~~~~~~~~~~~~

    以下是OST的創始人 Harrison 的email 回應:

    常常最大的問題是來自於引導師和主辦人,因為他們是如此地擔心:事情可能會失控!
    所以就會想方設法,希望讓事情容易進行些,讓人們有所準備!
    所以安排一暖身活動

    ...增加這些時段,的確讓引導師和主辦人覺得安心些,或許也增加一點引導師的酬勞.
    但這些對於應邀而來的人(他們真正關切的是主題),增加這些對他們沒有什麼意義,甚且反成為積極參與的阻礙!

    以上是我30年來在全球的經驗心得。
    當然,我也不一定是對的!

    謝謝分享這麼棒的故事。
    ​ ​
    ho ​ Harrison​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如魔術般的神奇空間 – 公司內舉辦開放空間初體驗


    Yves Lin 從新加坡到台北,來參加了2016/5/24-25 的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這是之後發生在他們公司的一場開放空間會議的整理,謝謝Yves Lin同意轉貼,跟更多的OST同好們分享。
    原文出處:Yves Lin 敏捷進化趣 Agile FunEvo
    ~~~~~~~~~~~~~~~~~~~~~~~~~~~~~~~~~~~~~~~~~~~~~~~~~~~~~~~~~~~~


    如果說有一種魔術,使用後可以保證參加會議的人都有興趣、在討論時充滿熱情、對後續的執行計畫也會增加去落實的意願,聽起來會不會像天方夜譚呢?
    但使用這魔術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要完全放棄控制、準備隨時受到驚嚇、而且不評判所有的發言(更別提秋後算賬了),如果你是主管,會願意使用這個魔術嗎?

    讓整場會議都是自由時間


    這個魔術就是開放空間技術Open Space Technology),或是簡稱開放空間(Open Space)。開放空間的緣起是發明人 Harrison Owen 經常舉辦大型的研討會,而他發現就算如何精心安排,在進行會議時還是很沉悶。反而是在休息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參與者反而充滿熱情,聊到一塌糊塗。
    Harrison 他就想說,要不然就把整個會議都變成是休息時間算了,還省得麻煩。當他這樣嘗試後,發現效果出奇的好,在三十多年來運用在不少的會議中。

    在年度會議的初嘗試


    接觸開放空間是在新加坡的敏捷社群(Agile Singapore),每月的社群聚會都是使用開放空間來讓大家討論。在接觸後覺得很有趣,就嘗試用類似開放空間的方式開公司年度會議,效果比之前開會的方式有效的多,因為每個人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參加。只是參與會議的都是資深的同仁,沒有在全公司都參與的環境下使用開放空間過。
    直到今年初在公司的工作滿意度調查中,發現自認為對工作投入的夥伴只有一半左右,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警訊。有夥伴提出個想法,何不利用開放空間的方式,讓全部人都有機會討論這個問題呢?
    雖然我們走在敏捷的路上已經三年了,但我老實說還是有點遲疑,因為舉辦開放空間任何人都可以提出任何討論主題,針對主題討論,就是準備被驚喜驚嚇的,如果有人提出天馬行空或出人意表的言論,不知道如何收場。

    開放空間不要求有結論

    後來跟一些引導者談過後,加上參加了ICA開放空間技術課程,才了解開放空間並不需要有結論的。開放空間是讓思維發散與衝擊的活動,讓每個人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聽取和吸收其他人的觀點,所以也不需要在當場回應、表態或下決定,具體的行動計畫是在開放空間後才會發生。
    在一番討論後,大夥就決定辦了一場包含全新加坡公司的整日開放空間會議。

    在活動發生前就要開始醞釀

    我們請了 Odd-e 的 Stuart 和 Stanly 來幫忙引導這個活動,光是針對會議的主題(Theme)就用了三次會議討論。因為要讓範圍盡可能大,不去限縮大家的想法,又要保持在一定的方向上。從原本的初版『How to make Titansoft a place you looking forward to work everyday / 如何讓鈦坦成為你每天都想來工作的公司』,慢慢演變成為『What can we do to support each other grow / 我們要做那些事情來相互支持成長』。
    Stuart 還提醒我們在一個月前就要發出邀請,並要所有的發起者每天跟三個人談論這個活動,簡單的說就是宣傳加上講故事,講一下過去、現在、未來的故事。比如為什麼要辦這個活動,這活動大概會怎麼進行,預期的結果是什麼,並特別聲明所有人都可自由選擇要不要參加。

    神奇的魔力一點即燃

    當天來的人比我預期的要多,而且比起之前的 Open Space ,在開場後幾乎沒有冷場,馬上就有一堆的討論題目(Topics)產生,以下舉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

    有從每個團隊立場出發的,如 UX 和 MIS 問說要如何更好的服務其他團隊
    How can UX team contribute better to other teams?
    What MIS can do to serve you?
    有跟自我成長相關的,如時間管理、如何閱讀、甚至程式設計師的基本功
    How can we manage time better for self learning?
    How to read effectively?
    What’s essential for good programmer?
    有哲學性的問題,升遷的意義是什麼,成長對你來說是什麼
    What is the purpose of promotion?
    What does growth mean to you?
    還有針對公司政策的,夢想中的公司,公司準備好轉型了嗎,和是否可以參與其他團隊
    Can we join different teams based on interest?
    Are we ready to pivot if necessary?
    How does your dream company look like?
    夢想中的公司討論結果,紅色圈圈是大家覺得要讓他發生的。

    描繪出夢想中的公司



    這是當天讓我印象最深的討論主題之一:夢想中的公司是什麼樣子。
    上圖綠色勾勾是討論後大部分參與者覺得目前已經符合,黑色勾勾是一些人覺得已經符合,紅色圈圈是大家覺得目前沒有但想要發生。
    大家認可目前已經符合的夢想公司條件中,我很愛的有三點:
    1. 努力工作,放縱玩樂(Work Hard and Play like Animal)
    2. 組織接受錯誤是學習的機會(Organization where Mistake Accept as Learning)
    3. 當你說在這裡工作時,大家說“哇”(When you said you work for this company, people say WOW.)
    而公司目前不符合但大家想要發生的有四點:
    1. 人們花時間成長,把利益放在成長之後(People can spend time to thrive, and monetize afterwards.)
    2. 為了目的做事,不是因為別人叫才做,要當自己的事情做(Do thing for purpose, not from others, ownership)
    3. 員工是組織的利害關係人(Employee = Stakeholder to organization.)
    4. 每個人的觀點都被了解,而不只是被評判(A place where everyone’s opinion is being understand rather than judged.)

    結束前參觀每一個討論題目的會議記錄

    在會後的行動會議中,大家也達成協議,只要有跑過建議流程(Advice Process),之後所有不增加預算的決定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做決策,不需要拿主管的許可。而且只要跑過建議流程,不管決策帶來的結果如何都不會秋後算賬。

    與之前在社群的體驗不同的地方

    在討論題目進行中到處移動的人比例不高:也許因為每個議程都各有一個房間,不像之前所有議程都在同一個大房間,也有可能還不好意思離開。
    產生討論題目的速度超快:本來以為要花點時間熱場,結果一下就產生了一堆討論題目。可能這兩年導入敏捷跑 Scrum 的影響,大夥都變的主動許多。
    社群中的題目比較發散:在社群參加Open Space時,會看到很多天馬行空的題目。可能公司內部的同質性高,比較少看到天馬行空或自己認知範圍外的題目。而且參加過 ICA 的課程後,發現其實有很多引導的技巧讓參與者的思維更發散。
    至於其他的驚喜體驗太多了,只有親身體驗過開放空間,才能發現這過程可以產生超多的能量和熱情。我已經準備好在三個月後迎接第二次神奇空間,如同開放空間的原則之一:Prepare to be Surprised!

    --------------------------------------------------------------------------------------------------------------

    開放空間學習與教育訓練資源


    對開放空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的資源
    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由發明者 Harrison Owen 所寫的手冊,我們家的 ScrumMaster 看完書就開始在部門內帶 Open Space了。
    台灣開放空間FB社群開放空間部落格:可看到最近舉辦的開放空間資訊。
    ICA Open Space 課程:ICA 每年定期會開一場 Open Space 的課程,非常實用,提供許多更有效引導活動的技巧。雖然已經參加過一些 Open Space 的活動,還是有不少啟發。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記2016 一場由學生發起的:台東青少年OST

    我(們)要如何為想要的未來做準備--- 渴望、熱情、堅持、創意、自信、好奇...


    5/29, 一百多位伙伴參與了這一場活潑、多樣而豐富的台東青少年OST。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場由國中學生自己準備和發起的開放空間會議!(另一場由學生發起主辦的活動2016年3月5日在台北中正高中學生所辦的翻滾吧教育OST 活動照片

    ◆活動緣起:

    台東寶桑國中的惠如老師在去年(2015)十月來到台北參加 由一群關心教育的朋友自發舉辦的一場開放空間會議,來自各地的老師、校長、家長、學生...一起探索“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學習?


    相關資料請參考:‪#‎談彈教育新視界OST‬

    接下來楊老師參與了當年12月在中正高中舉辦的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決定將帶著寶桑的學生們一起規畫一場屬於台東青少年的ost。

    學生們自己決定主題、一起發出邀請、畫海報、佈置場地...

    ◆以下為邀請內容,以及同學們在臉書上的倒數計時(從倒數十天前開始)


    各位親愛的朋友:))
    就在明天✌✌✌
    許多時候,我也無助
    面對未來,有著太多的徬徨💦
    許多時候,我也迷惘
    面對未來,有許多的想像🌟
    所以,我們舉辦OST開放空間會議
    希望能夠藉此來釐清自己未來的方向
    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
    時間:5/29(日)8:30-16:30
    地點:台東縣新生國小禮堂
    主題:
    我(們)要如何為想要的未來做準備---
    渴望、熱情、堅持、創意、自信、好奇...
    青少年階段,我們對未來充滿疑惑,卻也充滿希望✨✨
    期望藉由 Open Space(開放空間會議)概念和技術,讓每個關心自己、關心青少年未來的朋友們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激盪出更多的可能性。
    這是一整天的交流、討論、彙流的活動,
    不會有專家演講;所有的參與者都是主人,
    每個人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主張、想法或疑問,
    在開放自由的過程中,彼此分享、相互理解,
    更期待能從中找到大家可以一起努力的行動!
    歡迎有想法的青少年與關心青少年的大人們帶著你的熱情,一同來參與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歡迎一同前來,激盪出更多特別的idea
    ------------------------------------------------------------------------------------------------------

    ◆5/29  活動的這一天

    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家長+老師...上百位朋友一起加入這場盛會。
    同學們迫不急待的提出一個又一個議題(自主學習與社會資源、如何維持我的熱情、如果我對未來感到迷惘...、青少年適不適合談戀愛、制服課綱...等將近目30個不同議題),快速地進入一個個圓圈裡進行談話。兩輪談話後,支持這場活動的一位非營利組織代表,很開心地說:聽到孩子們有這麼豐富的想法,有點意外。

    結束圓圈時,同學們分享著各種學習與收穫:有人說要把這種對話精神帶到大學社團去;有人說傾聽也是很好的參與;有說看到自己、相信自己...對未來多了一些想像和信心。






    ------------------------------------------------------------------------------------------------
    ◆活動告一段落後,楊老師在臉書上寫著
    台東青少年OST圓滿結束
    謝謝來參與的每一個大朋友、小朋友
    這是一次嘗試與體驗
    能表達、能聆聽,
    都需要被訓練,
    參與的孩子都很棒,即使不習慣,也努力學習!今天特別感動幾個老師的陪伴,因為有你們在,可以在討論上引導議題更深入,給孩子們不同方向的思考,因為有你們在,讓經驗不足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顧,尤其是羞怯的孩子,可以適時的得到鼓勵!想聊一聊陪伴著的角色,這樣開放的議題討論,高中生以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國中生卻無法討論太長,有時也會聊天聊起來,如果這是一個課堂,也許孩子們的表現就是不及格,但在這樣的場合,因為議題本是孩子們決定,所以允許孩子這樣隨意暢談,我今天一直觀察孩子,即使聊天孩子們也在表達想法,我們大人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總對我們喜歡的議題特別熱絡!今天有兩個孩子我想要給他們大大的掌聲,因為不專注,他們其實不常在討論圈圈內,但一整天都很忙,注意會場的大大小小事,協助維持會場整潔與服務,這也是一種貢獻!籌辦的孩子們讓我看見,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工作不用分配,大家自動就位,互相協助,謝謝你們,我的驕傲!
    ◆同學也在臉書上表達參與的心情:
    今天的OST超棒Der!!
    曾幾何時,我們能夠有大聲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
    在這裡,卻可以完完全全的將它發揮到淋漓盡致啊啊~
    青少年的階段,帶給我們的困惑不只是課業上…
    也有兩性之間的關係、以及除在叛逆期,如何面對自身的家庭問題… 來參與的每個人,都是對的人 我們能夠盡情找到一個表達想法的出口其實,青少年未必真的沒有想法
    只是許多時候被現實壓迫住了
    沒有人給過機會與時間讓我們說話
    所以變得我們不知道如何說?說什麼?
    但今天,這裡是個很好的舞台
    我們討論了許多東西…
    最讓我有興趣的莫過於小ㄅ的議題了
    於教育的立場,不可獲缺的不只是老師,還有更多的是學生
    所以,是不是該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權呢?
    許多時候,我們都只是需要陪伴與一個傾聽說話的對象
    對於這個會議,不見得一定要發表想法,
    有時候…安靜的聆聽也是一個參與
    本來還挺害怕冷場
    但和我所想的根本相反嘛!
    大家原來都悶了好多話想說😁
    -----------------------------------------------------------------------------------------------------
    各個討論的內容和照片,同學仍整理中。

    謝謝寶桑國中的師生透過這一場美麗的對話,開啟了新的連結和可能性!
    因為大家的努力,台東的未來一定會不一樣的!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德國大學生為關心難民所舉辦的OST

    From 德國的OST 引導師 Yaari pannwitz 

    Yaari 受邀到一所藝術與設計大學,引導一場一天半的開放空間會議,以下是他簡單的分享。看到大學生們主動關心難民,又覺得這個主題真好。所以分享給台灣OST社群的朋友們。
    --------------------------------------------------------------

    主題是:Let´s  … Hello! Shaping Escape, Arrival, Welcome."

    由學生們發起的這場OST活動,希望大家一起來討論、參與和投入正在歐洲發生的、所謂的“難民危機”。

    現場來了56位參與者,產出26個主題(例如:如何讓融合是愉快的;犯法;理解新移民;協助難民進入藝術研究;如何面對排外;如何貢獻...)

    第二天的大家討論出來13個具體行動(如:募款;數位故事傳播;計畫平台;打理一個計畫空間;種族相關的調查...),這些行動或許不那麼特別,但溝通互動的過程愉悅的氛圍持續增加,人們是多此自然地承諾與承擔責任。


    這場活動是我所引導的第門60場開放空間會議,也是屬於我的小小紀念...

    (因本預期有幾位難民朋友會來參與,所以除安排現場有人協助翻譯,也希望把海報翻譯成阿拉伯文。結果來的人不多,且他們的德文和英文都很不錯)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花東多元音樂扶植開放空間會議(OST)

    〈轉貼自from sponsor主辦人的臉書)
    從3月份4場花東多元音樂扶植發想會開始,滙集花東關心文化音樂的伙伴,因為關心、因為緣份,所以進行了這一場開放空間會議。

    所有參與這場會議的伙伴,化身成為辛勤工作的蜜蜂或者是優雅的蝴蝶,把握當下、興起議題、熱烈討論、貢獻所長,將理想觀念轉換為具體行動,將熱情化為負責任的計畫方向,想要讓花東的文化環境更好!

    感謝Gail West 以及淑芳兩位引導師,在事前投入心力瞭解議題,作了最好的準備,以及在活動期間關鍵性的帶領,使得工作坊有了豊碩的成果,謹此表達敬佩及誠摯的謝意!

    謝謝所有參與的伙伴。知道大家都非常的忙,能夠抽出兩天的時間,甚至遠道從花蓮來’參加這個工作坊,誠意及熱心讓人感動,未來一定要一起努力。

    謝謝提供活動場地的富野溫泉休閒會館、謝謝辛苦的工作同仁,還更要感謝讓我們有機會作事的神。

    現在開始,大家要一起捲起袖子,開始作事了!



    https://www.facebook.com/nick.lee.90834/posts/1196988146992998
       臉書公開社團:花東音樂頭上長朵花

    與會者在FB的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LAhkU-Q4&feature=youtu.be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2016 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 Open Space Technology Facilitation Co-Learning Workshop

     

    成為開放空間會議的引導師~
    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

    Open Space Technology Facilitation
    Co-Learning Workshop


    開放空間科技是具生產與創造力的、單純且全方位的會議方法。讓少數人或數千人,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自發組織、且有效地處理複雜的議題
    Open Space Technology is a simple, inclusive approach to productive and creative meetings in which a few people, or thousands, quickly self-organize to deal effectively with complex issues


    開放空間科技是很有力的會議過程,用以協助組織和社群自發地投入〞複雜、有急迫性以及需要深入關注的策略性議題〞
    Open Space Technology is a powerful meeting process used to help organizations and commuities self-organize around important strategic questions that are complex, urgent and requiring deep attention.

    為全球各地所廣泛運用的開放空間,是一個不尋常的會議方法,讓會議產出令人驚訝、有創造力以及永續性的結果。釋放系統裡的領導力,讓組織成為具包容力的大容器,所有的策略對話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空間,讓開放空間會議順暢地導向持續投入且聚焦的行動。
    Used around the world, Open Space is an unusual and powerful meeting method that produces surprising, creative and sustainable results. Harnessing leadership from throughout a system and creating a container for strategic conversation, well facilitated Open Space meetings in lasting engagement and focused action. 




    你將可以學到         To learn about


    ‧如何、何時使用OST       How and when to use OST
    ‧如何開啟與護持空間      Opening and holding space
    ‧如何準備與引導一場OST會議  Preparing & facilitating events
    ‧行動方案及後續追蹤      Action outcomes & Follow-up
    ‧協作的社群          Community of Practice




    時間 & 地點
     

    • 2016年5月21-22 (星期六和星期天)
      Saturday and Sunday, 21-22 May 2016

    • 9:00 am to 6:00 pm.

    • 地點 Venue: : 台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費用Cost: NT$ 5,000

       



    "創新常會被執行過程的控制和結構所扼殺,導致無法快速而有創意地執行和因應變化。開放空間會議觸動人們的熱情與責任,導引出人們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以共創最佳的確實可行的方案。"
    Innovation is often hampered by control and structures that inhibit rapid and creative responses at the place where implementation and change happen.  OST triggers individual enthusiasm and responsibility.  It draws upon people’s inherent creativity to develop re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that maximize.
     
    我要報名 Go register
    請在5/10前完成報名 Register before May 10th
    Make fee payable to: 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支票抬頭為:文化事業學會
    Bank transfer to: 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TIEN MOU BRANCH, A/C# 02120-01361-6, 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或轉帳到兆豐國際商銀
    天母分行帳戶:文化事業學會,帳號為:02120-01361-6

    -----------------------------------------------------------------------------------

    更多訊息請聯絡 For Further Info:

    蔡淑芳  frontiertw@gmail.comGail West  icamail@icatw.com
    網站:http://openspacetaiwan.blogspot.tw/


    邀請參加的朋友,先翻讀Harrison Owen的書: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
    Participants are invited to read Harrison Owen’s book: Open Space Technology: A User's Guide

    Popular Posts

    Recent Posts

    Unordered List

    Text Widget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