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台東系列ost誌記

太麻里


故事從去年(2008)下半年說起。

2008.11.08-09
30多位朋友參與文觀處舉辦「活化台東社造與文化生活圈的機會和挑戰」開放空間會議,經過1.5天的腦力激盪與經驗分享,集結了許多對於台東未來的社區與文化發展的議題,並決定成立屬於台東社造的blog。來自台東的社造雜記部落格就在這一天誕生了。

12月13-14日
   再次的開放空間會議,這次大家花了一些時間討論這兩天我們想談什麼,雖說如何推動文化生活圈是邀請函上的主題,但是還是認為這個 題目給它大了點,也對多數人還是陌生,最後決定先由李科長和我先為大家介紹明年文觀處將如何推動文化生活圈,其中有哪些事情是文觀處做不到的,是否NGO 可以做;反之,NGO需要協助的,gov可以怎麼幫。如此,題目就產生了:「互助‧互惠」。
「活化台東主及文化生活圈的機會與挑戰」海報
  眾人在咖啡、煙、玩笑、思考、說話…一呼一吸的脈動下,許多的可能在開展在沈澱…會議快結束時,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鹿野的廖中勳以及太麻里的鄭振興,兩位希望將這樣的會議引進兩地舉行,將在一月份分別在太麻里和鹿野各辦一場,讓對話更開展。還有什麼比這更振奮人心的。



2009年1月11日 攜手共創鹿野的未來
2009.2.6 一 場有趣的春酒,在圓圈中進行
2009.2.28太麻里溪將流向何處?打造的文化願景的機會與挑戰
2009.3.1  攜手共創地方文化教育的未來

每一場的報告與照片,請見來自台東的社造雜記部落格。相信你會有跟我一樣的感動的。

鹿野
池上圖書館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一起想像新港的未來~~開展永續、健康、多元…的可能性

上個月(2/21、2/22)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的邀請下,我們前往引導了一場非常棒的會議:<一起想像新港的未來~開展永續、健康、多元…的可能性>開放空間會議。
工作人員事先用心的邀請,讓諸多關心新港未來的人們都到了場。會場裡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還有出外唸書的大學生專程回來參加的。感謝蹦米香在部落格的認真分享,轉錄在此讓大家也來看看有愛又有行動力的新港伙伴的美麗表情。
坐乎圓圓,才會大賺錢 
◎由開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蔡淑芳開場,最關心新港的人都在這裡了。



以下文字轉錄自:蹦米香的遊藝生活部落結束了,才是開始~記OST會議

先說這次OST會議如何進行,整個活動最高難度在於找人來參與。
蘑教蜜書姐姐們分工打電話拜訪邀請,鄉內總共105個機關、學校、社團、社區發展協會,
有些單位還是透過義工加強邀請的,出席率還不賴喔,
參與人來來去去(OST的精神之一:你可以隨時加入,隨時離去),第一天的便當還有70多個
第二天比較可惜,留下吃便當的人有20多個,(出席人數還有46人耶)
可能大家以為想講的話在第一天說完了,第二天就不用來了,
殊不知第二天也很重要,因為會討論要將議題付諸執行的行動方案,
最後大家還是把有些行動方案提出了,只是過程中忙壞20多顆腦袋就是了。

每個人提出要討論的議題,大聲宣告
畫面上的外國人就是衛格爾(Gail West)女士,由她帶領我們。
議題涵蓋有:新港的文化產業、腳踏車步道、老人議題、青少年關懷、村長年輕化、鄉內各級學校如何增進合作互動的教育問題...等,

議題大字報

 

↓來吧,大家就你有興趣的議題開講囉!!!
全民開講囉) )  )    )    )
腦力激盪,講到天荒地老啊)) )  )   )



終於,各項議題的討論紀錄都出來了,

各項議題跟討論紀錄,貼在牆上大家來觀摩,也可以再加上你想加的內容

呼~OST很人性之一就是全程要提供茶點,讓大家放~輕~鬆~,
吃吃喝喝把殺死的腦細胞再補回來啊!
蹦米香很開心的吃著松露蛋糕、燒賣、小番茄、起司球、黑糖糕....哇屋~
一整個超滿足,有啦,我有在聽人家討論好不好!

第二天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把重點議題的行動方案提出來,
「行動方案」:這個問題的實際解決方法,設定是三個月內,怎做?誰做?何時做?
主持人分發給每個人6個紅點貼紙,每個人將你認為最重要的議題貼上點點,
得票最高的議題--青少年關懷--大家認為新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就是伊,最夯的話題,得點14點,甚至有人開玩笑說"這項做好了,其他的議題就解決了!"

最後最後啦,主持人問大家這兩天學到什麼,
蹦米香覺得大家應該有學到如何很有自信的提出問題,
Gail也說通常人都覺得問問題好像顯得自己很笨,
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會發現一個人提出的問題通常就是在場許多人的問題。
蹦米香也認為,這兩天在場的所有人,應該就是最關心新港的人的大集合啦!
這些人都可以作為蘑教重大議題的討論對象,或活動合作者,
難得自己送上門,怎可以不好好抓住咧!?

現在呢,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這些會議記錄啦,
放心~蜜書姐姐會在很快的時間內將紀錄寄至與會人士的手裡,
還有,會針對重大議題召開"高峰會議"邀集大咖們(農會、公所、奉天宮...等)來開會
雖然會議結束了,可是工作才正要開始呢!!讓這些大頭頭們去傷腦筋啦!
蹦米香好想念那些點心喔....我的松露蛋糕...(一整個沒志氣的結尾)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共創原住民學童優良學習環境開放空間座談會


分享後的合照
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與開拓文教基金會日前(24)一同舉辦「共創原住民學童優良學習環境開放空間座談會」,邀請尖石國中校長彭春蘭與 各關心此議題的NPO團體與部落組織,以及泰雅高中生代表,以自身經驗來分享原住民學童教育問題,並針對家庭教育缺乏以及孩子真正的需要等面向進行討論。 其中,泰雅高中生勇於提問,直說「原來我也可以講這麼多話。」

加強家庭社區教育
與會者以目前對於原民教育最急迫且最重要的事為例,展開討論。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原鄉父母長期失去教育與經濟自主權,導致家庭教育功能失衡。「父母在不知道如何當父母的時候就當父母了。」

原培會秘書陳韋齡說,部落家長大都以過去其父母教導的教育灌輸在自身的孩童上,有些家長是遭父母責罵或毆打中成長,現在他們開始為人父母時,卻也是用相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她指出,因為這些父母不知道什麼是對的。

「部落父母長期酗酒大部分是因為他們無聊,沒事情做。」部落青年慕妮指出,目前正思索,在部落進行父母成長班等課程,如指導部落婦女舞蹈,提供家長改變的契機。

社 工員楊曜頌指出,原鄉孩童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家長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導致孩子更為迷失。面對這樣的轉銜教育,尖石國中校長彭春蘭指出,宜尋找 出家長與老師各自擅長的事務進行交流與互動學習,更可以善用親子交流活動,例如,教父母學習電腦,用對話的方式,促進親子間的溝通。

她說,建立典範團體,讓優質的家庭去帶領其他家庭,再藉由學校設計富涵原民優質文化特色來帶動部落社區的發展。彭春蘭表示,要去找出學習的起點行為是什麼?去尋找部落家長的亮點,從亮點開啟以建立他們的信心。

了解孩童真正需求

社工員林書玄表示,家庭教育對於學齡前的孩童影響很大,但對於國、高中生的青年來說,遇到問題只會找朋友討論而不是父母。他表示,因父母時常不了解孩童的真正需要。

高中生小蕙(化名)回應,當孩童有心事或問題時,父母應傾聽孩子的真正想法,並提供正面且積極的建言,而不是一昧地講道理。她說,孩童能否找到能提供正確且正向的諮詢,將影響到他未來的每一項選擇。
「孩童需要的是家人的關心與擁抱。」高中生阿寧(化名)指出,健全的家庭將會帶給他們無比的安全感,在成長的過程能更顯自信。
小蕙(化名)說,剛開始她還羞於表達,但在這開放且平等的會議中,讓她能夠主動的關心自身學習的環境問題,提出自己學習過程的疑惑。「原來我們也可以講這麼多話。」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透過「共創原住民學童優良學習環境開放空間座談會」,部落青年在討論過程彼此激盪,提升他們自我價值之認識;尤其兩位高中生代表,勇於發表意見,更讓他印象深刻。
洪 智杰指出,至善長期關注偏遠地區原民孩童的教育問題,除在深山建立幼兒照顧中心外,更以尊重部落文化的態度,傾聽原民文化的需求;用陪伴的態度去 支持至善的每一位受助對象。他表示,希望社會各界關注原民孩童的教育問題,一同共創原住民孩童的優良學習環境。至善基金會原住民服務計畫捐款專線: (02)2356-0118;網址:www.friendshipcit.org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原民高中生新生 爸媽請聽我說
延伸閱讀:【立報】改善原鄉教育 家庭交流是關鍵
延伸閱讀:【我要認養】陪你長大計劃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經營與發展

2008.2.25由高雄市長青活動中心辦了一場「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經營與發展」相關的開放空間會議。 高雄市政府的推動支持下,已陸續成立了68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有的已有多年經驗、有的才開始;長青中心希望讓大家聚在一起,透過經驗交流,互通有無、互相支持,一起思考如何讓社區照顧更好。

在中心主任的開場下,邀請與會的六十位伙伴(志工、社工、理事長、村長…),針對「創造溫暖的、關懷的、互助的、有活力的、有發展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機會和挑戰」主題,盡情發揮。
熱絡的小組討論長青中心蕭主任開場蕭主任邀請大家儘量交流參與引導師說明進行流程引導師說明進行流程引導師說明進行流程
踴躍提出自己關心的主題踴躍提出自己關心的主題我的主題是…我想請大家跟我關心…我覺得…每個小組的討論都會被紀錄下來
我要邀大家討論的是…討論&交流討論&交流討論&交流討論&交流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小組時間討論&交流討論&交流小組時間討論&交流


三小時不到的時間,大家熱絡地談了十好幾個主題,有很實在的如何行、如何核銷的;有各種方法和資源的分享、有探討老人家需要什麼樣服務的;從照顧甘苦談到社區狗屎如何處理…

結束前,讓所有與會伙伴再次圍坐圓圈,再次看到彼此。
在邀請大家說說這一天的收穫時,社會局局長也到了現場加入圓圈。

每個伙伴看來都還是精力充沛笑容滿面,有人說今天認識了好多人、這樣的交流真好,以後可以多辦;可以快速吸收別人的經驗、要把這樣活潑參與方式帶回自己的社區,希望未來大家有更多的交流等…

局長說,謝謝大家的一起關心老人家,也感謝大家熱絡的參與討論和貢献想法。
我最喜歡的則是:每個人臉上的笑容和有收穫的感覺。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一場在中國的開放空間會議

城鄉統籌試點—公眾參與能力建設開放空間會議


 

时间:2007112日-3
地点:重庆市万州区(山峡移民库区)
主办机构:重庆社区文化促进会(NPO
支持机构:美国律师学会中国办事处
主持人:北京社区参与行动 宋庆华
论坛主题:城乡统筹--公众参与能力建设



收到北京燦雨石信息諮詢中心宋慶華主任的分享,一場在重慶辦理的開放空間會議,帶來很大的迴響。她說:
我刚刚结束在重庆做的“城乡统筹试点—公众参与能力建设开放空间”回到南京, 我们将在南京举办三天公众参与能力建设培训。  这次到重庆发现参与者对&ldquo;开放空间&rdquo;这样的对话形式特别喜欢,每个人都在论坛中提出了自己很好的想法和建议,特 别是最后落实到行动措施时,大家都觉得太重要了,过去我们很多会议开了就结束了,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因此大家也不会有参与的空间。
论坛参与者提出讨论题目22个它们是:

1、        边远山区如何能够享受到城乡统筹的成果?
2、        民间自治组织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3、        我来自农村,我想谈谈农民的苦
4、        农村社区建设中凝聚力建设和社区活力重建问题
5、        如何促进三峡移民新村的社区文化建设
6、        社区的法律地位及作用,与政府的关系?
7、        社区如何更好地解决城市老龄化问题?
8、        怎样让农民参与农村扶贫项目
9、        关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10、   让法律进社区
11、   怎样使农民工专业合作组织更好地为会员服务
12、   城乡居民在法律上如何实现平等?
13、   如何提高老百姓参与城乡统筹的能力,公民如何参与城乡统筹的相关政
         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
14、   在城乡统筹后农村人怎样适应城市
15、   城乡统筹如何协调发展?如何让社区各利益相关方都参与到和谐社区建
         设中?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16、   农民的生产发展和未来?
17、   如何让每个人干说话、说真话、有机会说话
18、   城乡统筹势必导致社会保障的统筹?
19、   怎样建立和谐社会
20、   提高农民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21、   消除乡村歧视
22、   社区文化与宗教信仰

经过讨论选出了5个重点问题他们是:(案投票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1、        如何让每个人干说话、说真话、有机会说话
2、        消除乡村歧视
3、        如何提高老百姓参与城乡统筹的能力,公民如何参与城乡统筹的相关               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
4、        提高农民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5、        边远山区如何能够享受城乡统筹的成果?

最后大家对5各重点问题形成了4各行动小组并作了行动计划,组织方给每个行动小组提供了一些种自资金。后续活动首先是进一步自定具体的行动报告,开始行动。组织机构会跟踪行动小组的计划实施,在明年中旬进行评估。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從〞需要〞出發

samp1d12ba72fdd25c6e.jpg
網路上的開放空間會議分享郵件,傳來一些很棒的分享,轉貼如下:
特別喜歡:For me, need is the seed of invitation. No need,
no invitation. No invitation, no space to open.

因為有需要,所以邀請;沒有需要,就沒有邀請;沒有邀請,何來可發展的空間!
*******************************************
I am a 16 year old student in the Québec City. I
have just recently moved here from New Zealand.
I am very very interested in open space technology.


My observations on Open space would be...

People who show up need to be fully
participating, I have experienced it when people
are not and i find the meeting is dead and going
no where.

We have opened space for kids between the ages of
10 and 18 years for a Creative Space we owned in
NZ and have found it very difficult at times but
have kept doing it resulting in them or (some)
of them finally getting it - which when they do
understand it is brilliant...

I was part of opening space for about 200 people
which were part of a government organisation and
thought it was great. I enjoy it a lot when
people break off into several different spaces
and you can drift from one interesting
conversation to another.
Niko Lebel
*****************************
Thanks for your observations on opening space.
We're working a fair amount with youth and kids
too, and I can't emphasize enough the importance
of getting the theme right. Open Space is
fabulous when it addresses a real and pressing
need. Youth in open space are great testers of
whether you have the initial conditions right.
In a small space as well, you will discover quite
quickly how pressing the need is.

For me, need is the seed of invitation. No need,
no invitation. No invitation, no space to open.


Chris Corregan

Popular Posts

Recent Posts

Unordered List

Text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