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台灣的未來與未來學校-課程改革行動的破與立

2016.01.17 總統與立委大選後的隔天,在大雨中,一群關心教育、關心台灣未來的老師、家長、官員們聚集在高雄的前鎮高中,展開了一天的探索、聆聽和對話。

對教育與學習的熱情牽引著大家,突破困境的心與對改革的承擔趨動著討論。

謝謝與會王老師的會後摘錄與分享,結論的這段話說得真好:

“透過不斷地聆聽他人想法、分享自己經驗,真的會不知不覺在自己心中埋下種子,或許不曉得哪一天就會遇到一個契機,讓這個種子漸漸發芽,成長茁壯。

教育不能求快,是要慢慢累積,永續經營的。”


以下是王老師臉書分享的全文:

OST開放空間論壇:[台灣的未來與未來學校-課程改革行動的破與立]感想


多年前當過教育部補助未來想像與人才培育之維航計畫(支持教育行政體系)舉辦工作坊的工作人員,當時是利用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é)的模式,讓教育行政各局處開始進行未來的想像。那是我第一次參加非典型研討會議的活動,當時的我只是一個擔任工作人員的博士生,重點只放在如何讓會議順利進行,所以當你看到來自不同領域的人進行分享、積極聆聽,集思廣益、腦力激盪不同的意見觀點時,只會覺得活動順利辦完就好,好像一個旁觀者,比較沒有太多的反思、感動跟收穫。

幾個禮拜前,毓瓊分享了一個訊息給我:高中職專業教師增能工作坊「高雄OST開放空間論壇」,主題:台灣的未來與未來學校-課程改革行動的破與立。主要是在討論當12年國教107課綱上場後,未來台灣學生的學習、教師教學及學校之間的連結會如何改變。這場工作坊,期望藉由開放空間技術(Open Space technology),向社會上各領域關心教育者探求問題與答案。



有人可能會問,這和你的研究有什麼關係?因為我過去的研究有很大一塊都是著重在評量測驗的發展、想像力模式發展、課程實驗教學部分,這到底和107課綱上場後,有什麼關係?我把參加的原因歸咎於對自己的反思。

[關在學術象牙塔久了,偶爾要出來放放風]

過去這幾年在高教的學習,只著重在自己研究主題的鑽研,我發現和教育現況脫鉤的很嚴重,我眼中的教育現況,似乎好像是只來自和幾位與計畫合作老師的談話,是很片段、很膚淺的。我開始反問自己對教育瞭解多少?我甚至沒去看107課綱是什麼。我必須承認,我對教育的瞭解這一塊比研究弱。

但我想,反省不嫌晚。大學這一端一直很常被基層老師批評之處,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這從今天OST的討論過程中,參與課程綱要編擬的老師提出107課綱編擬過程的一些荒謬之處就可以看出。

[高雄市OST開放空間論壇:台灣的未來與未來學校-課程改革行動的破與立]

107課程綱要即將上場,對於高中職端的衝擊是大的,從課程指標、授課時數、選修課程等,讓大部分具行政壓力、教學壓力的現場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大家不知道107課綱上場後會如何,OST 就創造一個討論平台,讓大家以四個原則開始想像:(1)出席的人都是最適當的、(2)不管何時開始都是最適當的時間、(3)不管發生什麼,都是當時只能發生的事,(4)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讓每個人都先將自己歸於零,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加上一個法則:雙腳法則(the law of two feet),每一個人可以在某一個討論時段,參加這一時段中你有興趣參與的議題,若你覺得在這個議題上,沒有學到東西,或認為自己在這項議題上已沒有貢獻,就可以運用你的「雙腳」,很自由的到別組去討論,或暫時休息一下也可以。

以下簡單分享今天的活動流程,從分享過程中,會放入自己的一些感想。

今天的工作坊一開始可以看到中間有一些紙張、彩色筆及玩具,主持人請現場夥伴們在紙上寫下他們心目中想要問的問題,出來分享後,把這些問題先貼到今天三個討論時段的其中之一。

一開始我把自己設定為白紙,我只想聽聽看現場老師的想法,可是想一想,這機會難得,應該要提一個問題來討論好了:高教如何因應12年國教帶來各層面的衝擊?雖然現場大學老師只有兩三位,這議題感覺會滿難討論的,但管他的,我還是提了,就把它放在最後一個時段。

[一、如何激發教師熱忱]

早上第一個時段,我參加了[如何激發教師熱忱]的討論:

佩英老師一開始就點出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看到了什麼困境?

當然,現場老師就開始分享他們在教育現場遇到的許多困境,像是政策制度不鬆綁、行政負荷過重、教師評鑑資料、家長的質疑、上對下的單向溝通等。其實,這些是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即便我離開國小這麼多年了,問題似乎還是一樣存在。但,有老師看到困境,開始想要改變了。

佩英老師分享了他們在台北形成教師專業發展社群的過程,非常有參考價值。當老師的人本身就會有一種使命感(當然有少部分例外),有時候是因為外界環境將老師們的使命給掩蓋住了。當社會不斷地在進步,而我們仍然用過去舊思維在教現在孩子去因應未來世界時,就會產生許多的問題。所以,有一群老師開始看到問題、困境了,他們有了改變需求,建立了跨校社群分享,真的找回最初的感動和意義。但這畢竟是少數,如何透過這一群具有教學熱忱的人進而影響下一群,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要激發教師的熱忱?因為現況是,有很多老師熱忱很低,教師對他們說就只是一份工作。為什麼會這樣?他們曾經也是懷抱理想投入教師志業,為什麼如今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份工作?大家幾乎異口同聲的說是行政、教學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他們找不到意義。那該怎麼辦?

幫他們找回意義!

[引發需求,找回意義],是我的結論。老師也是人,當我們在討論如何增進學生動機的時候,也會知道要讓學生知道他為什麼要學習?意義的重要。行政端要懂得賦權、增能,但如果行政端無法上對下鬆綁,那麼就從我們教師端開始著手,從點變成線,進而拓展成面,形成社群,由下往上開始影響點火。

[二、學生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

這是我參加的第二個討論,這是一位高中的生物老師提出來的問題,這是她遇到的一個困擾。有一個藥廠接班繼承人問她說,既然他以後畢業後,就要接藥廠了,那幹嘛還要讀書?這位老師覺得很難回答,於是就拋出這樣的議題來問問老師們的意見。我覺得很有共鳴是,這也是我教教心時,不斷問自己以及問學生的問題:

這堂課(學科)到底對學生有什麼用?

有非常多的現場老師分享他們寶貴的教學經驗,未來打破學科界限是趨勢,這也是為什麼107課綱的三大訴求方向:自主行動、溝通學習、社會參與的核心概念。例如,學生到底為什麼要學微積分?如果他們知道影像處理、動畫設計需要運用到微積分的概念,有需求了,他們不會想要學嗎?瞬間就想起艋舺的一段話:[意義是三x,我只知道義氣],很多弱勢的學生,就是因為找不到學習的意義,所以把力氣轉向別的地方。

所以,如何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意義,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他們未來的能力是重要的。首先,老師必須打破自己對學科的界限,再者,就是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重要性,有位持續在做服務學習的老師分享,他認為讓學生從心出發,懂得關懷我們的社會很重要。是的,能力只是一種裝備,如何讓學生透過參與,遇到困境後,他們就會開始學習,找回對人性的關懷,如何永續經營,就從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專業開始。這也讓我反省,對於社會的關懷,我也要打掉重練。

[三、高教如何因應12年國教對各層面的衝擊+理想大學的入學制度]

其實這個題目現場高中職教師能討論的非常有限,在加上現場來的大學老師很少,而且高教也會因為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衝擊,但討論的過程,可以延伸,並不侷限於我們所要討論的議題上。但大致聽完老師們的分享後,高中職教師提到,他們會想要問大學的想法,到底你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回歸大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試圖拋出幾個我目前難以回答的問題,到底大學在選才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過去高中職的分流是不是太早?而現在把這樣的分流制度轉向大學又有什麼問題?有一些大學開始做大一大二不分系所,就是希望不要太早對學生做判斷,替學生決定他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不論高中職或大學端,保持彈性已經是必要。但大學端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未來進入大學的學生異質性會變高,那麼大學老師又該如何因應?沒有受過師培訓練的教授們,又該如何去面對未來異質性高的學生?

高教老師你要怎麼教?

[彙整、行動領域、結束圓圈]

三項議題的會議結束後,就把會議記錄張貼在「新聞牆」上,全體參加者可以到新聞牆看看今天所有的討論結果,另外每個人會有五個紅色小貼紙,貼在你認為最重要的會議紀錄上,經過這個步驟之後,在新聞牆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大家認為重要的關鍵點集中在少數的幾個地方,形成初步的共識。接著,主持人開放現場夥伴針對幾項焦點問題,再展開進一步的行動計劃,透過分組討論,把焦點問題具體落實提出規劃。最後,大家會集結在一個大圓圈中,輪流分享今天的感想,即結束。

結束後,我覺得收穫非常多,真的和教學現場的老師持續保持溝通是重要的,除了可以學習到他們的教學經驗外,也可以瞭解他們對於一些教育議題獨特的看法,因為他們是政策推動後在教學現場第一線的老師。另外一方面,透過不斷地聆聽他人想法、分享自己經驗,真的會不知不覺在自己心中埋下種子,或許不曉得哪一天就會遇到一個契機,讓這個種子漸漸發芽,成長茁壯。

教育不能求快,是要慢慢累積,永續經營的。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台北市立中正高中的Open Space 之旅

中正高中的簡菲莉校長,積極推動多元選修課,大力支援有創意的老師開發新課程,希望將學習自主權還給孩子。2015年,嚐試透過開放空間的過程,傾聽學生的聲音,並鼓勵同學們為自主學習擔責。


歡迎一起來加入這場豐富的 中正高中的Open Space 旅程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2016.1.23安杏診所糖尿病病友回娘家

安杏診所蘇院長三個多月前就開始構思這一場活動。
沒想到這麼巧碰到了數十年來最冷的寒流來襲!一大早不僅氣溫低、還下著大雨。

然後,我們看到一個個病友走進來,較遠的法治村部落的幾位朋友也都到了。
蘇院長開場邀請大家暢所欲言,簡單的介紹引導後,與會的病友、家屬、醫護人員很快地提出一個又一個想談的議題。過程請參考以下的 slide show.

2016.1.23安杏診所糖尿病病友回娘家

經過兩個時段、10多個主題的分享和討論,大家很開心地品嚐由長青村所準備的健康又豐盛的午餐。讓人們快速地閱讀和補充新聞牆上,各組討論所留下的紀錄,並給與會者五個紅點選擇他們重要的、有共鳴的點。

結束圓圈裡,病友們說著:談得好高興、學到好多好有幫助、覺得被照顧、覺得安心、要勇敢;參與的醫護同仁也回應聽到好多病友的心聲,對於接下來可以怎麼繼續陪伴他們有了更多的想法。然後每個人都說了,下次有活動還要再來!

這一天台灣很多地方創下最低溫的紀錄,然而,安杏診所的人們卻共創了最溫暖和有收獲的糖尿病友回娘家活動!


---------------------------------------------------

◆為什麼想為糖尿病友辦一場不一樣的聚會


糖尿病是一個很複雜的疾病,成因包含個人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等,治療上除藥物外,一半要靠病人改變生活習慣和型態--包括飲食、運動等。

再且糖尿病又可以說是慢性病之母,影響全身大小血管,與血壓、血脂一起造成許多併發症:小血管病變(視網膜、腎臟、神經病變)和大血管病變(中風、心肌梗塞),所以病人要衛教和學習的知識很多,如足部護理、口腔護理、低血糖的認知,飲食的熱量的計算、自我血糖監測和紀錄、甚至有打胰島素時,要學習如何自我注射和護理等。

這些都是病人需要的知識,透過衛教單張、個別衛教、團體衛教、討論方式,或網路工具等提供可病人。

我們診所在糖尿病治療和照護上,從過去傳統的一般門診方式
=>加上醫師或衛教護理師或營養師對病人個別1對1的衛教
=>從去年6月後慢慢提供團體的衛教,
=>在2015年初成立病友會

這1-2年我們一直在建立診所自己本身的衛教資料,如ppt檔、單張、設備、人員經驗(外訓),但多半是由診所發動,安排衛教內容和時間,採用傳統上課式的方式來衛教。

2015年起,國內糖尿病之父-林瑞祥教授引進美國「糖尿病共享門診討論會暨團體衛教活動」SMA 模式,在門診中邀集糖尿病病人、醫師、護理衛教師、營養師等,以實際案例腦力激盪,分別從醫病雙方的觀點,針對病人有興趣的議題,透過討論方式由醫療人員甚至其他病人的經驗來提供解決之道。(參考:糖尿病共享門診暨團體衛教)林教授這種經驗豐富,不論學術、個人治療經驗、過去其他病人的反應,都可以信手捻來,游刃有餘。不是我們馬上做得來的。

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個簡單的方式,透過討論可以做到:

  1. 醫療端:能讓病人知道糖尿病有許多要學習的部分、糖尿病的控制目標、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和衛教方式,.我們有網路雲端設備等.....
  2. 病人端:希望知道什麼?希望診所如何提供協助:包括看診時間約定(不用等太久)、看診方式、診所衛教要怎麼進行他們比較能接受.....

OST 或許是我們的答案,把病友會和有興趣的糖尿病病人集合再一起討論,找出幾個方向能作為我們明年努力的目標。


◆活動邀請函


你還記得當醫師說你有糖尿病時你的心情為何?
「腦筋一片空白?!
「天啊!我怎麼會得這病?是遺傳嗎?是沒運動嗎?我明明沒吃好多東西啊


後來在治療過程中,
醫師說:3個月要抽一次血,要好好吃藥,要打胰島素。
但是藥物好多顆啊;還有人家不是說胰島素不好?會傷到腰仔(腎臟)?

護理師、營養師每次衛教都教我很多東西,如何選擇食物?如何照顧腳?如何運動?低血糖該如何處理?如何自己驗血糖?如何打胰島素?

天啊!怎麼一個糖尿病要學這麼多。
 營養師說不要吃的東西都是我喜歡吃的食物啊


我有很多疑問,好多話要說啊!

有沒有一個場合能讓大家一起坐下來,讓每個人都有同樣發言的機會,不要只是聽醫師、衛理師、營養師再說如何控制血糖,也讓我們病友和家屬說說我們的想法:我們關心什麼? 我們害怕什麼? 困擾我們的是什麼?我們希望診所醫護人員可以怎麼照顧我們?

2016年1月23(星期六)我們將舉辦一個「安杏診所糖尿病友年終大團員」活動,我們邀請本院糖尿病病友和家屬一起來參加,聽聽大家的心聲,看未來我們如何和大家形成一個「合作無間的治療夥伴」(小隊長們說是小蘋果般的關係)!

安杏診所糖尿病友年終大團員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歡迎參加2016第一場開放空間下午茶 (2016/1/30 )



台灣開放空間社群邀請你 參加我們的交流聚會,用真誠而深入的對話--開心地探索、分享、學習運用OST以及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出開放空間的精神!

歡迎你 帶著你關心議題、故事和你喜歡的飲料和點心一起來。

出席的人都是對的人
 任何時候開始都是最適當的時間
  發生的事都是當時所能發生的事
   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

準備迎接驚喜

歡迎大家!


時間: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下午2:00-4:30
地點:開拓文教基金會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73號10樓A室 捷運台電大樓站2號出口往台大方向)


The Taiwan Open Space Community invites you to participate in our regular
gathering for lively and profound dialogue - explore, share, learn and have fun.
around the use of OST and how we live out our lives in the spirit of open space !
You are welcome to bring a drink or snack to share together along with your stories
and topics to explore together.

Whoever comes is the right people
 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What ever happen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When it's over, it's over

So, Be Prepared To Be Surprised!

Welcome to all!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青年」的發展需求,由青年來說!(2015.10.17)

【青年+政府想點子】活動,邀請您一起來發想!
~「青年」的發展需求,由青年來說!~

活動成果影片



 相關檔案:青年政府想點子開放空間討會會議紀錄(PDF)(檔案下載)

--------
時間:104年10月17日(六) 08:30-17:00
地點: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12樓
對象:15-35歲青年、新竹以北大專校院及各高級中等學校學生。

在有限的政府資源之下,哪一項青年需求是最迫切的?
什麼樣的計畫是最能發揮公私部門協力效益的?
您最關心的議題或事項是哪些呢?
我們將以開放空間會議(OST)來進行整場討論。OST背後的領導哲學,是一種去自我中心的領導方式,過程中討論的節奏與主題由參與者來定義與主導。在這裡沒有專家來主導,每一個人都是主人,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經驗和想法。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這個不一樣的對話空間。
歡迎關心自己、關心未來的15-35歲的青年朋友,或是對開放空間會議有興趣的您,趕快上網報名吧!

延伸閱讀:青年發展政策綱領- http://goo.gl/x2CJ69。
Utube- https://goo.gl/FLqd4D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致 Harrison Owen 80歲生日詩

"A few old time friends gathered in DC to celebrate Harrison's 80th last week, and toasted him with this:

To Harrison H. Owen on his 80th Birthday

On December Second, Nineteen Thirty Five,
Harrison Owen did arrive.
No way that his parents could have known,
The fruits of the seeds that they had sown.
Early on he seemed a normal boy,
Though he preferred catching skunks to playing with toys.
But then Seminary, a stint as a biblical scholar?
Clearly not chasing the Almighty Dollar!
Community Organizer, way down in Dixie;
Peace Corps in Liberia, where things were quite tricxy.
Then back to DC, NIH, and VA;
A strange game indeed,that he chose to play.
Biblical Studies and Bureaucracy in the heart of the Nation
Combined in his head as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After hosting some conferences that were way too much work,
He woke up one day, and said “I’m such a jerk!;
While agendas and details all keep me awake
The things people come for are good coffee breaks!”
From that realization, however belated,
His famed Open Space soon was created
From a simple experiment, thirty years ago,
The phenomenon has continued to grow
Now, thirty years, and nine books later,
It’s world-wide success could not be greater.
Self-Organization is at its’ core,
But Harrison’s message says so much more:
We’ve all been taught that Management’s Role
Is to Plan, Organize, Direct, and Control –
That’s all wrong, said this radical boy
Envision, Engage, Empower, Enjoy!
The paradox is -- by controlling the least
You get both High Performance and a true sense of Peace.
Results speak for themselves, and by any measure,
Harrison’s thinking has become a World Treasure.
But what of the man whom we know as our neighbor;
Modest, laid back, full of stories to savor?
On high seas he commands the Ethelyn Rose,
But on land who commands nobody knows!
One thing is for certain, we love and adore
This world-famous guru -- our good friend next door.
Congratulations, Harrison, on your 80th; you done good."

全球各地ost朋友自動串連,線上祝Harrison Owen生日快樂!


Harrson Owen在臉書的註記


​(
Those of you who came to one of the Open-Space-By-the-Sea, in Camden Maine will remember Rodney as the marvelous gentleman who opened up the Yacht Club on both occasions for a small party. Rodney and I went to camp together, so 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for a very long time.
​  ​
Ho
​)​

瑞典ost 社群邀請人們為難民開啟更多空間


兩則讓人感動的訊息:

瑞典開放空間社群的人們,呼籲全世界的人們一起來面對歐洲/全球難民危機議題。這是一個展現人性的機會,“如何在這個機會裡有最佳的表現?〞相信開放空間會帶出人們最好的一面,所以邀大家一起來。

OST people Calling For Action


幾個月來  Scandinavia 的ost朋友已每個月聚在一起互相激勵,探索對於大量新成員加入我們的鄰里、社區與國家過程裡,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行動來參與和貢獻。有些行動已經在進行了,未來會有更多...

不久前,才過完80歲生日的 Harrison Owen (Open Space Technology方法的創始人),也在他的臉書做了響應。他認為如果我們放棄人性而屈服於恐懼,封掉邊界、關起我們的門與窗,不就是在關掉空間!沒有空間人是沒辦法存活的,包括你我。

我們所愛的這個溫暖而深刻的開放空間社群 ,並不是憑空在那裡的,而是我們的所作所為的具體呈現;開放空間開啟空間並不是魔術、且一點也不複雜,最基礎的精神是:

邀請人們完完全全地呈展現自己,互相招呼、一起享受空間。
我們做得到、也可以邀請其他人一起這麼做。現在就開始吧!




Harrison Owen's Facebook

Popular Posts

Recent Posts

Unordered List

Text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