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打開學習空間~運用OST於學習的地圖


整理最近發生的、運用Open Space Technology 在各種學校或與學習相關的討論,標示在地圖上,供大家參考。

如果您有參與或知道的一些其他場次,也歡迎您提供相關資料給我們,我們再幫忙放上去。
(請聯絡 email:frontier at frontier.org.tw 蔡淑芳)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1Pv87-mAMpnEXHao2cA91mLW5bdg



直接去看大地圖:http://bit.ly/2adoaAV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高中生的學習圖像--ost@小中正

(整理自中正高中簡校長臉書
中正高中今年暑假的嚐試,辦理了一場迷你OST,
讓高中的新鮮人體驗不同的互動討論方式,並構思自己的學習圖像。


活動進行中圖像:

校長說:
一開始我介紹OST意義、原則、運作方式
然後邀請大家提議題
原以為會等一下子
結果不到五秒
第一個孩子就衝出來了
開心呀!

一起看看很有感覺的倒數計時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feiliccsh/videos/1114202575311505/

兩岸高中生OST開放空間論壇

2016年7月,在高雄有一場在高中校園裡的、特別的開放空間會議:

主題:  1.甚麼是有效學習?   2.高中生應該有甚麼樣的課程?
時間:2016.7.30
主辦單位:高雄市瑞祥高中
參與對象:高中同學、大學校友和老師們;來自中國的訪問學生

以下是來自瑞祥高中莊主任臉書關於這場活動邀請訊息:
兩岸高中生第一場OST開放空間論壇在高雄市瑞祥高中!
7/30(六)8:30~17:00在瑞祥高中五樓會議室將舉辦兩岸高中生OST,主題為高中生學習與課程,來自浙江湖州練市中學的學生將和高雄市瑞祥高中的學生一起對話。
透過OST聽聽高中生對於學習的想像、經驗、反思,也聽聽高中生他對課程的想像與期待,本次OST紀錄都將給瑞祥高中的107課綱核心推動小組做為未來課程規劃的參考。
如果你想了解兩岸高中生如何學習以及對課程的想法,如果你想體會OST的魅力,歡迎向瑞祥高中教務處實研組報名(瑞祥高中50個名額)。
我們將開放10個校友報名的機會,歡迎你回來談一談你的經驗。
也將開放10個高雄市非瑞祥高中學生參與的機會,請直接臉書傳訊你的姓名、學校年級和電子郵件即可,錄取後會通知。
本次研習將頒發相關研習證明,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一天的活動下來,莊主任形容大成功,與會者有很棒的交流。


有縮時攝影可參考:
互動 . 開放 . 信任 . 熱情 . 創新--2016瑞祥高中兩岸高中生開放空間論壇OST縮時攝影。

莊主任並於會後做了一些觀察整理,可供大家參考。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介紹一場開放空間會議後的漣漪--OST行動家

2016/4/10-12  在高雄的一場為高中校長們所舉辦的教育新視界校長工作坊--新課程.新學習.新人才,第一天的OST產生了一個行動小組:OST行動家。當天小組的成員就在臉書上出現OST行動家的社團(不公開社團)。
這是一個期許自己能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推動開放空間論壇,辦理多元參與、彰顯教育公共性的社群。
我們在105/04/10,因為參與高中優質化的校長OST而集結,並承諾要回到自己的學校場域,繼續努力。

然後,嘉義的朋友們就開始出聲,預計6/25在嘉義開辦第一場自發辦理的OST。

6/25(六)9:00-16:00
您對這個主題有興趣嗎?
新世代的學習密碼—免試帶給教學的挑戰
歡迎老師們、校長們、家長們、同學們,一起來對話,在開放空間的平等對話氛圍裡,我們找出讓教育可以更好的策略與行動,從我們自己做起!
就在嘉義,歡迎您!


6/26 擔任這次活動引導師的簡菲莉校長在她臉書分享了活動照片:



照片出處菲莉校長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feiliccsh/posts/1088514141213682

中正高中的同學Jonny Guan 跟著校長去參加了這場OST,他在臉書上分享這大半年自己的學習,其中關於OST的部份:
星期六參加OST的時候,聽到諸位老師探討「免試」這個詞的意涵,其實背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這個社會一直在提倡「翻轉 教育」、「多元選修」、「學習共同體」時,我們也必須不斷反省學生給的回饋到底有多少?還是這一切只是流於口號?
所以我這麼「瘋」OST,一方面是它提供 一個完全沒有階級的平台,讓學生能夠毫無拘束的發揮;另一方面,這就是我們驗收活化學習最好的方式吧!有些老師問我:「我們學校的OST有沒有甚麼行動方 案?」我當時愣了一下,老師說這話真是一語中的!不過我回答:「那要看你對行動的定義是甚麼?我們學生或許很難改變學校政策的方向,但同學來到這個平台, 一起激盪討論、接納新思維而對他的價值觀有些刺激,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行動方案吧!」
師大陳佩英教授那天對我說:「平等+多元=創新」。我很慶幸也很感謝自己能在中正的這段時光,在多元探索的過程中,找尋自我價值。

感謝這麼許多教育現場的校長、老師、同學們,一起努力迎向新世代的潮流,為孩子的自主學習開啟新空間,OST行動家加油!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柬埔寨的第一場OPEN SPACE會議分享

跟大家分享一則OST經驗。摘譯自一位關注當地的藝術發展的柬埔寨朋友,向國際OPEN SPACE社群分享的一個OST故事。

我想找一個可以替換掉那由於長期的:依賴補助、政府貪腐、由上而下管理...而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態度,即使是藝文界人士也無不陷入:錢要從那裡來?要等上面給我們策略指示才可以往前走。

所以我邀請了三個藝文界的領導人士成為我的合作夥伴:一位是畫廊老闆,同時也是藝術節的指揮;一個服務身心障礙者的藝術組織的資深管理人;以及一位負責Mozilla在地化的技術背景的經理人。然後我們再邀請所有我們認識的視覺和表演藝術工作者、建築師、影片製作、作家、技術等朋友,一起來參加一天的聚會,我們的主題是:"如何為我們的所愛做更多?How do we do more of what we love?"

等備期間,在柬埔寨生活和工作的人類學家友人跟我說:Khmer人不擅於為自己的行動負責,所以可能得用2-3天的工作坊,慢慢來介紹開放空間科技(OST)。我的協力主辦的夥伴之一也說:OST跟Khmer人習慣的互動模式是相衝突的...

然而這正是我想要引進OST的主要原因,我想知道這是否可以讓人們擺脫內建在大家身上的無力和無助感。



我的合作夥伴們都試圖調整OST的形式,如至少預先決定好一半要討論的主題、把先決定的題目加到OST的規則裡...在這一陣混亂中,Gail 很直接地提醒我:什麼才是OST,修正過後的過程就不再是OST了。然後一切雜音(包括我自己腦中的)才靜止下來。

整個"如何為我們的所愛做更多?How do we do more of what we love?"活動進行順利而成功。所有的藝文界朋友們(例如藝術教師、藝術經紀人、文化組織工作者)都很投入,結束圓圈時,有不少人說:他們以為開放空間指的是一個沒有屋頂的物理空間,現在懂了那指的是一個過程;來自服務身障朋友組織的經理人則對其中的自由感到驚喜;想要開影像學校的藝術老師則好奇一場開放空間可以有多少人參加;一位聰慧的大三學生則問OST還可以用在那些主題上;紐約來的劇場人想知道我從那學到這個手法...
會後,我的合作夥伴們完全被說服了,他們希望在未來的6個月內可以再辦另一場OST活動。

  • 照片與紀錄   https://goo.gl/E0Vfvi
  • 臉書上的照片  https://goo.gl/Zx5Eac
  • 在地媒體報導 (from a VOA student intern) http://www.voacambodia.com/a/a-gathering-to-let-creative-ideas-be-heard/3384065.html

謝謝所有OST社群朋友的分享,創造了這個不凡的經驗。期待未來我可以辦理更多藝文相關的OST,無論是在柬埔寨或其他地方。

發信人:IRENE S LEUNG PhD (culture as development)
​~~~~~~~~~~~~~~~~~~~~~~~~~~~~~~~~~~~~~~~~~~~~~

以下是OST的創始人 Harrison 的email 回應:

常常最大的問題是來自於引導師和主辦人,因為他們是如此地擔心:事情可能會失控!
所以就會想方設法,希望讓事情容易進行些,讓人們有所準備!
所以安排一暖身活動

...增加這些時段,的確讓引導師和主辦人覺得安心些,或許也增加一點引導師的酬勞.
但這些對於應邀而來的人(他們真正關切的是主題),增加這些對他們沒有什麼意義,甚且反成為積極參與的阻礙!

以上是我30年來在全球的經驗心得。
當然,我也不一定是對的!

謝謝分享這麼棒的故事。
​ ​
ho ​ Harrison​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如魔術般的神奇空間 – 公司內舉辦開放空間初體驗


Yves Lin 從新加坡到台北,來參加了2016/5/24-25 的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這是之後發生在他們公司的一場開放空間會議的整理,謝謝Yves Lin同意轉貼,跟更多的OST同好們分享。
原文出處:Yves Lin 敏捷進化趣 Agile FunEvo
~~~~~~~~~~~~~~~~~~~~~~~~~~~~~~~~~~~~~~~~~~~~~~~~~~~~~~~~~~~~


如果說有一種魔術,使用後可以保證參加會議的人都有興趣、在討論時充滿熱情、對後續的執行計畫也會增加去落實的意願,聽起來會不會像天方夜譚呢?
但使用這魔術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要完全放棄控制、準備隨時受到驚嚇、而且不評判所有的發言(更別提秋後算賬了),如果你是主管,會願意使用這個魔術嗎?

讓整場會議都是自由時間


這個魔術就是開放空間技術Open Space Technology),或是簡稱開放空間(Open Space)。開放空間的緣起是發明人 Harrison Owen 經常舉辦大型的研討會,而他發現就算如何精心安排,在進行會議時還是很沉悶。反而是在休息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參與者反而充滿熱情,聊到一塌糊塗。
Harrison 他就想說,要不然就把整個會議都變成是休息時間算了,還省得麻煩。當他這樣嘗試後,發現效果出奇的好,在三十多年來運用在不少的會議中。

在年度會議的初嘗試


接觸開放空間是在新加坡的敏捷社群(Agile Singapore),每月的社群聚會都是使用開放空間來讓大家討論。在接觸後覺得很有趣,就嘗試用類似開放空間的方式開公司年度會議,效果比之前開會的方式有效的多,因為每個人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參加。只是參與會議的都是資深的同仁,沒有在全公司都參與的環境下使用開放空間過。
直到今年初在公司的工作滿意度調查中,發現自認為對工作投入的夥伴只有一半左右,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警訊。有夥伴提出個想法,何不利用開放空間的方式,讓全部人都有機會討論這個問題呢?
雖然我們走在敏捷的路上已經三年了,但我老實說還是有點遲疑,因為舉辦開放空間任何人都可以提出任何討論主題,針對主題討論,就是準備被驚喜驚嚇的,如果有人提出天馬行空或出人意表的言論,不知道如何收場。

開放空間不要求有結論

後來跟一些引導者談過後,加上參加了ICA開放空間技術課程,才了解開放空間並不需要有結論的。開放空間是讓思維發散與衝擊的活動,讓每個人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聽取和吸收其他人的觀點,所以也不需要在當場回應、表態或下決定,具體的行動計畫是在開放空間後才會發生。
在一番討論後,大夥就決定辦了一場包含全新加坡公司的整日開放空間會議。

在活動發生前就要開始醞釀

我們請了 Odd-e 的 Stuart 和 Stanly 來幫忙引導這個活動,光是針對會議的主題(Theme)就用了三次會議討論。因為要讓範圍盡可能大,不去限縮大家的想法,又要保持在一定的方向上。從原本的初版『How to make Titansoft a place you looking forward to work everyday / 如何讓鈦坦成為你每天都想來工作的公司』,慢慢演變成為『What can we do to support each other grow / 我們要做那些事情來相互支持成長』。
Stuart 還提醒我們在一個月前就要發出邀請,並要所有的發起者每天跟三個人談論這個活動,簡單的說就是宣傳加上講故事,講一下過去、現在、未來的故事。比如為什麼要辦這個活動,這活動大概會怎麼進行,預期的結果是什麼,並特別聲明所有人都可自由選擇要不要參加。

神奇的魔力一點即燃

當天來的人比我預期的要多,而且比起之前的 Open Space ,在開場後幾乎沒有冷場,馬上就有一堆的討論題目(Topics)產生,以下舉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

有從每個團隊立場出發的,如 UX 和 MIS 問說要如何更好的服務其他團隊
How can UX team contribute better to other teams?
What MIS can do to serve you?
有跟自我成長相關的,如時間管理、如何閱讀、甚至程式設計師的基本功
How can we manage time better for self learning?
How to read effectively?
What’s essential for good programmer?
有哲學性的問題,升遷的意義是什麼,成長對你來說是什麼
What is the purpose of promotion?
What does growth mean to you?
還有針對公司政策的,夢想中的公司,公司準備好轉型了嗎,和是否可以參與其他團隊
Can we join different teams based on interest?
Are we ready to pivot if necessary?
How does your dream company look like?
夢想中的公司討論結果,紅色圈圈是大家覺得要讓他發生的。

描繪出夢想中的公司



這是當天讓我印象最深的討論主題之一:夢想中的公司是什麼樣子。
上圖綠色勾勾是討論後大部分參與者覺得目前已經符合,黑色勾勾是一些人覺得已經符合,紅色圈圈是大家覺得目前沒有但想要發生。
大家認可目前已經符合的夢想公司條件中,我很愛的有三點:
  1. 努力工作,放縱玩樂(Work Hard and Play like Animal)
  2. 組織接受錯誤是學習的機會(Organization where Mistake Accept as Learning)
  3. 當你說在這裡工作時,大家說“哇”(When you said you work for this company, people say WOW.)
而公司目前不符合但大家想要發生的有四點:
  1. 人們花時間成長,把利益放在成長之後(People can spend time to thrive, and monetize afterwards.)
  2. 為了目的做事,不是因為別人叫才做,要當自己的事情做(Do thing for purpose, not from others, ownership)
  3. 員工是組織的利害關係人(Employee = Stakeholder to organization.)
  4. 每個人的觀點都被了解,而不只是被評判(A place where everyone’s opinion is being understand rather than judged.)

結束前參觀每一個討論題目的會議記錄

在會後的行動會議中,大家也達成協議,只要有跑過建議流程(Advice Process),之後所有不增加預算的決定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做決策,不需要拿主管的許可。而且只要跑過建議流程,不管決策帶來的結果如何都不會秋後算賬。

與之前在社群的體驗不同的地方

在討論題目進行中到處移動的人比例不高:也許因為每個議程都各有一個房間,不像之前所有議程都在同一個大房間,也有可能還不好意思離開。
產生討論題目的速度超快:本來以為要花點時間熱場,結果一下就產生了一堆討論題目。可能這兩年導入敏捷跑 Scrum 的影響,大夥都變的主動許多。
社群中的題目比較發散:在社群參加Open Space時,會看到很多天馬行空的題目。可能公司內部的同質性高,比較少看到天馬行空或自己認知範圍外的題目。而且參加過 ICA 的課程後,發現其實有很多引導的技巧讓參與者的思維更發散。
至於其他的驚喜體驗太多了,只有親身體驗過開放空間,才能發現這過程可以產生超多的能量和熱情。我已經準備好在三個月後迎接第二次神奇空間,如同開放空間的原則之一:Prepare to be Surprised!

--------------------------------------------------------------------------------------------------------------

開放空間學習與教育訓練資源


對開放空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的資源
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由發明者 Harrison Owen 所寫的手冊,我們家的 ScrumMaster 看完書就開始在部門內帶 Open Space了。
台灣開放空間FB社群開放空間部落格:可看到最近舉辦的開放空間資訊。
ICA Open Space 課程:ICA 每年定期會開一場 Open Space 的課程,非常實用,提供許多更有效引導活動的技巧。雖然已經參加過一些 Open Space 的活動,還是有不少啟發。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記2016 一場由學生發起的:台東青少年OST

我(們)要如何為想要的未來做準備--- 渴望、熱情、堅持、創意、自信、好奇...


5/29, 一百多位伙伴參與了這一場活潑、多樣而豐富的台東青少年OST。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場由國中學生自己準備和發起的開放空間會議!(另一場由學生發起主辦的活動2016年3月5日在台北中正高中學生所辦的翻滾吧教育OST 活動照片

◆活動緣起:

台東寶桑國中的惠如老師在去年(2015)十月來到台北參加 由一群關心教育的朋友自發舉辦的一場開放空間會議,來自各地的老師、校長、家長、學生...一起探索“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學習?


相關資料請參考:‪#‎談彈教育新視界OST‬

接下來楊老師參與了當年12月在中正高中舉辦的開放空間學習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決定將帶著寶桑的學生們一起規畫一場屬於台東青少年的ost。

學生們自己決定主題、一起發出邀請、畫海報、佈置場地...

◆以下為邀請內容,以及同學們在臉書上的倒數計時(從倒數十天前開始)


各位親愛的朋友:))
就在明天✌✌✌
許多時候,我也無助
面對未來,有著太多的徬徨💦
許多時候,我也迷惘
面對未來,有許多的想像🌟
所以,我們舉辦OST開放空間會議
希望能夠藉此來釐清自己未來的方向
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
時間:5/29(日)8:30-16:30
地點:台東縣新生國小禮堂
主題:
我(們)要如何為想要的未來做準備---
渴望、熱情、堅持、創意、自信、好奇...
青少年階段,我們對未來充滿疑惑,卻也充滿希望✨✨
期望藉由 Open Space(開放空間會議)概念和技術,讓每個關心自己、關心青少年未來的朋友們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激盪出更多的可能性。
這是一整天的交流、討論、彙流的活動,
不會有專家演講;所有的參與者都是主人,
每個人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主張、想法或疑問,
在開放自由的過程中,彼此分享、相互理解,
更期待能從中找到大家可以一起努力的行動!
歡迎有想法的青少年與關心青少年的大人們帶著你的熱情,一同來參與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歡迎一同前來,激盪出更多特別的idea
------------------------------------------------------------------------------------------------------

◆5/29  活動的這一天

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家長+老師...上百位朋友一起加入這場盛會。
同學們迫不急待的提出一個又一個議題(自主學習與社會資源、如何維持我的熱情、如果我對未來感到迷惘...、青少年適不適合談戀愛、制服課綱...等將近目30個不同議題),快速地進入一個個圓圈裡進行談話。兩輪談話後,支持這場活動的一位非營利組織代表,很開心地說:聽到孩子們有這麼豐富的想法,有點意外。

結束圓圈時,同學們分享著各種學習與收穫:有人說要把這種對話精神帶到大學社團去;有人說傾聽也是很好的參與;有說看到自己、相信自己...對未來多了一些想像和信心。






------------------------------------------------------------------------------------------------
◆活動告一段落後,楊老師在臉書上寫著
台東青少年OST圓滿結束
謝謝來參與的每一個大朋友、小朋友
這是一次嘗試與體驗
能表達、能聆聽,
都需要被訓練,
參與的孩子都很棒,即使不習慣,也努力學習!今天特別感動幾個老師的陪伴,因為有你們在,可以在討論上引導議題更深入,給孩子們不同方向的思考,因為有你們在,讓經驗不足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顧,尤其是羞怯的孩子,可以適時的得到鼓勵!想聊一聊陪伴著的角色,這樣開放的議題討論,高中生以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國中生卻無法討論太長,有時也會聊天聊起來,如果這是一個課堂,也許孩子們的表現就是不及格,但在這樣的場合,因為議題本是孩子們決定,所以允許孩子這樣隨意暢談,我今天一直觀察孩子,即使聊天孩子們也在表達想法,我們大人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總對我們喜歡的議題特別熱絡!今天有兩個孩子我想要給他們大大的掌聲,因為不專注,他們其實不常在討論圈圈內,但一整天都很忙,注意會場的大大小小事,協助維持會場整潔與服務,這也是一種貢獻!籌辦的孩子們讓我看見,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工作不用分配,大家自動就位,互相協助,謝謝你們,我的驕傲!
◆同學也在臉書上表達參與的心情:
今天的OST超棒Der!!
曾幾何時,我們能夠有大聲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
在這裡,卻可以完完全全的將它發揮到淋漓盡致啊啊~
青少年的階段,帶給我們的困惑不只是課業上…
也有兩性之間的關係、以及除在叛逆期,如何面對自身的家庭問題… 來參與的每個人,都是對的人 我們能夠盡情找到一個表達想法的出口其實,青少年未必真的沒有想法
只是許多時候被現實壓迫住了
沒有人給過機會與時間讓我們說話
所以變得我們不知道如何說?說什麼?
但今天,這裡是個很好的舞台
我們討論了許多東西…
最讓我有興趣的莫過於小ㄅ的議題了
於教育的立場,不可獲缺的不只是老師,還有更多的是學生
所以,是不是該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權呢?
許多時候,我們都只是需要陪伴與一個傾聽說話的對象
對於這個會議,不見得一定要發表想法,
有時候…安靜的聆聽也是一個參與
本來還挺害怕冷場
但和我所想的根本相反嘛!
大家原來都悶了好多話想說😁
-----------------------------------------------------------------------------------------------------
各個討論的內容和照片,同學仍整理中。

謝謝寶桑國中的師生透過這一場美麗的對話,開啟了新的連結和可能性!
因為大家的努力,台東的未來一定會不一樣的!

Popular Posts

Recent Posts

Unordered List

Text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