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一些經驗分享


之前從網路上看到有一場會是打算用開放空間會議方式來進行的,可是活動資料裡沒看到〞主題〞或者引導師,而且一天的活動是有既定議程的。

剛好有空,所以就去現場看看有沒有可以幫上忙的地方。因為我總是鼓勵大家嘗試去運用open space,我相信自己操作過後,會有不同的學習和體會。

每一個會都會因參與者的投入,而有不同的產出,這個會也一樣,參加的人或許不多,會議的進行準備或許不怎麼像我所熟悉的open space,但與會者仍創造出屬於他們的對話和行動方案。

我想趁此機會整理幾點我擔任引導師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 OST(開放空間會議)是一個會議過程,本身不是目的。會議還是要問:為什麼要開會?想達到什麼目的?這方法的進行過程是很簡單的,需要較多心力處理的反是:會前的準備和規劃。先釐清召集會議所要達到的目標,再來尋找適合的方法或過程,是較適合的。
  • OST的〞主題〞非常重要,找到是一個大家所關心、有意願和動機來討論的issue,然後依此定一個可以涵蓋大家關注方向的主題。事先的討論和對會議的期待澄清是會議能否成功的關鍵。如果受邀當引導師,我們通常會花一些時間做訪談、再看是否適合ost?並協助主辦人找到適合的〞主題〞,再發出邀請函。
  • 不宜同時擔任主持人和引導師。以免造成參與者的混淆。
  • 一般OST的進行,不做任何自我介紹和暖身的動作,人們在互動中會去互相認識的。人們接到邀請函而來,目的是對主題有更深更廣的討論,所以我們建議直接進入會議。
  • OST的過程很簡單,但有幾個安排很重要。如新聞牆,第一階段討論結束後,看到不同組的報告貼出來,對參與者有很不一樣的意義。會引發進一步的參與。
  • OST很強調自由和自我負責。所以雙腳法則適用於每個與會者,包括議題的發起人,不適合對此做限制。也不鼓勵事先指定各小組的主持人,應把參與的責任和選擇完全交付給與會者決定。
  • 如果主辦人希望有多一點的引導和結構,才能幫助大家進入討論,那OST可能不是你要的過程,有其他方法可以達到你們會議目標。
少了事先的釐清和準備過程,或者加進過多的引導主持過程,OST很容易就成了所謂的腦力激盪,或者很愉快的一場談話而已,雖然也沒有什麼不好,祇是我會覺得有點可惜。小小心得跟大家分享。(我是開拓文教基金會的蔡淑芳)


Related Posts:

  • ★從〞需要〞出發網路上的開放空間會議分享郵件,傳來一些很棒的分享,轉貼如下:特別喜歡:For me, need is the seed of invitation. No need, no invitation. No invitation, no space to open. 因為有需要,所以邀請;沒… Read More
  • ★一場生命的交流--記ost學習工作坊周末,15個同伴聚在一起學習、分享開放空間會議的一切:技巧、精神、本質,體驗也練習如何進行一場有感覺的開放空間會議。探索、連結、分享,過了輕鬆而豐富的二天。經過多次的經驗後,我們決定不再稱這個為課程或訓練,而是邀請大家一起來互相分享探索的一個學習工作坊。OST是一個自然而簡單的過程,嚴格說來沒有太多… Read More
  • 主辦人(sponsor)的感言開放空間科技“對於領導人及參與者而言,都有重要的意義與功能。   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美國總甘乃廸決定封鎖己經佈置蘇聯核武器的古巴,並對引發危機的蘇聯發出最後通碟,幾經波折,最後蘇聯將核子武器撤出 古巴,危機順利解決。然而甘乃廸總統事後評論他的決策過程,他認為他是“在黑暗中作決定”,也就… Read More
  • 開放空間會議後~一個社造工作者的心聲~會議開始前,引導師建議大家先針對當天的主題再討論一下,是否是大家有熱情也覺得迫切的議題。~12月13-14日這兩天又邀集到約二十位朋友來參與,大家花了一些時間討論這兩天我們想談什麼,雖說如何推動文化生活圈是邀請函上的主題,但是還是認為這個題目給它大了點,也對多數人還是陌生,最後決定先由李科長和我先… Read More
  • ★又一場不同的學習經驗My thanks to all of you for creating such a wonderful learning in two days together.  Even with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spending the entire week…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

Popular Posts

Recent Posts

Unordered List

Text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