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0日 星期二

★屏東區域學習中心暨鄉鎮學習站培力工作坊記實

CIMG1562.JPG
南台灣的陽光正好,一掃冬日的冷冽。
這一場由藍色東港溪協會邀請在溫泉勝地四重溪為屏東區域學習中心暨鄉鎮學習站的朋友舉辦的OPEN SPACE就在金色陽光下展開,屏東幅員遼闊,來自大武山、東港溪、高樹、潮洲及海口的朋友,冬日暖陽映襯著屏東社區工作者與成教工作者的熱情。OPEN SPACE尚未正式展開,會場己是一圈圈熱烈討論的朋友。

我們簡單的開場,提醒朋友們,OPEN SPACE或許是個新方法,這個新,在於將會議的安排與議論的重點,重新交給與會的朋友,在同心圓的圍繞中,關於權力,我們放下。OPEN SPACE或許是個舊方法、榕樹下高談的農民、部落爐火邊縱聲的耆老,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圓。當我們邀請大伙針對主俱將所關心的、所疑惑的、所好奇的寫下,邀請與會者共同談話,我們得到關乎社區、關乎教育、關乎朋黨、關乎性別的種種議題:

A1:何謂「屏東縣終身學習的意義」。(家莉、佩立)
A2:社區營造的障礙?(黃隆獻)
A3:特色的特性,特色有什麼作用?(彥君)
A4:社區推動中心學習,在各人經驗中有何瓶頸需要克服。(振英)
A5:鄉村面臨社區政治的角勁?(四季紅豔津)
A6:如何找資源,如何排除派系紛爭。(玉枝)

B1:組織在鄉鎮的角色為何?(儷嬅)
B2:終身學習園地的可能性? (小榮)
B3:創與連,社區、社團組織,個人角色扮演與投入的挑戰。(徐達忠)
B6:推動社區終身學習的我們是否有落實自我的終身學習。(家莉、佩立)

C2:在社區營造過程中,如何讓我更愛您?(徐達忠)
C3:如何透過學習,促進民眾的參與意願!?(內埔地區)
C5:建構社區人力資源網及資源分享的目的?
C6:社區需要什麼形式的學習。(嘉萍)

D1:如何促進社區參與學習學習活動。(坤鎮伯)
D2:如何做社區後續工作(人)(慈愛)
D3:如何提昇男士們的學習意願,化阻力為助力。(振英)
D4:為何做個社區的傻瓜,目的是什麼?(玉枝)

E5:獨立組織做的ok!那如何踏出輔導全部社區的第一步?(豔津)

一旦議題設立、召集人站出來,那麼,我們知道,一場神奇的OPEN SPACE 就此展開,期待著自我圓滿的精神。經過一天的討論,嘉萍在分享中,首先提出她的疑惑:「剛閞始看到題目:諸如社區營造的障礙……等等,會覺得不都是這樣嗎?我們每次不都是問到這些問題嗎?可是,一進入討論,發現每個人所想的問題都不一樣,不只問題不一樣,問題的背景、處理的方法、怎麼面對、怎麼處理,各個社區各有經驗,很多看起來理所當然的問題,不同的社區的經驗,造成不同的效果,讓我深刻的意識到,不應該想別人都是一樣的。」

是的,OPEN SPACE 提供一個機會,一個深度交會、探問可能性的機會。在這裡不同的經驗帶來刺激與學習之外,或許正負面的建議,都將是個人另一個層次的自我學習。

經驗的分享或許增強伙伴的連結,然而,行動的召喚更進一步擴大彼此的動能。這場二天的OPEN SPACE使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在分享經驗與深度討論之後,在理解與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各團體的串連以規劃下一步的行動,與會者自我承擔起彼此所能發揮的部份。
無怪乎,在結束圓圈的分享中,一位朋友提到,過去做社區工作提醒自己要像過平交道一樣「停看聽」,現在,更學會了「想與做」。

OPEN SPACE 或許在於促進行動力的展現,使意志與動能的結合。

(蔡培慧 會後紀述)

CIMG1502.JPG
CIMG1530.JPG
CIMG1555.JPG

 看更多照片,以及照片幻燈show,請連結到屏東縣終身學習ost

2006年12月28日 星期四

★一起想像台灣的未來:開展永續、健康、多元…的可能性


看看我們這一群人的能量集中在那些事務

12月17日, 我們,63 位來自於非營利組織,企業界,公部門,自由工作者,記者,律師,教師等聚集在劍潭的會議室,一起想像台灣的未來,探索各自或共同可以努力的方向。

Read more in English

這本二十二頁的討論紀錄以及7 個行動領域就是我們的熱情與責任的實證。我記得結束是有人說"我現在知道我不是唯一愛台灣的人,感覺真好!","Never stop imagine!永遠不要停止想像!","我不是珍珠,我只是串起珍珠的那條線"。

“ Never doubt that a small group of committed and thoughtful citizens can not change the world”“不要懷疑一小群有承諾,有想法的人不能改變世界” ~Margret Mead

台灣因為您的參與,串起希望、信任與新的連結,更堅定地走向明天。請你把這份分享傳給別人,開展我們的漣漪作用,開展我們的未來….

相闗資料:
慢慢看照片
所有的討論紀錄和行動方案
邀請您一起啟動永續健康的台灣
為什麼辦「一起啟動永續健康的台灣」開放空間會議



看看我們這一群人的能量集中在那些事務一起想像台灣的未來淑芳開場介紹四大原則一大法則我們的議程寫下想討論的主題
提出任何你想討論的議題我也要來發起宣佈主題大聲宣佈自己發給的主題選選看這麼多不同主題,我去參加那一些…隨時有多個不同小組在進行
聽跟說的人都很認真歡迎當蜜蜂、蝴蝶貼心的按摩美女小組繼續進行著聽跟說的人都很認真原則&法則海報
不拘形式地參與,專注的表情是一樣的聽跟說的人都很認真隨時有多個不同小組在進行在各小組裡說&聽有小朋友在真好!在各小組裡說&聽
想像台灣的未來ost, a set on Flickr.

on the 17th, 63 of u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gathered to imagine what we can be and explore what we can do toward our desired future. 7 action arenas and this 22 paged report are the hard evidences of our passion and responsibilities. I remembered at the closing circle, some one said" I now know that I am not the only one loves Taiwan; I am not alone", "Never Stop imagine","I am not a pearl; I am the thread that string all the pearls together". As Margret Mead said" Never doubt that a small group of committed and thoughtful citizens can not change the world" . Your participation will weave hopes, trust and new connections and move us together toward the desired future. Please do share your experience and the report with others.Start the rippling effect- opening spaces and opening possibilities in Taiwan!!

Popular Posts

Recent Posts

Unordered List

Text Widget